探讨小学生良好语文作业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黄美玲
[导读] 小学阶段语文作业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环,针对课下学生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的质量低的情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培养语文作业习惯的办法来提高小学生语文作业的质量。
        黄美玲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木圭镇四德小学   537201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作业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环,针对课下学生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的质量低的情况,提出一些行之有效培养语文作业习惯的办法来提高小学生语文作业的质量。
        关键词:语文作业   习惯   培养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要有自主意识、独立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质量效益观念,培养他们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因此学校教育对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重要。而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明确要求,渗透习惯的养成
        作业作为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让学生明确作业的要求, 使他们知道教师对作业是多么重视,从而引起他们对作业的重视。如:做作业前要记清作业内容和要求,要备好做作业的用品、资料;做作业时,先要认真读题,积极思考,想好后再动笔;低年级学生不随便使用橡皮;要认真细心,不马马虎虎;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边做边玩;要按时完成,不拖拉;书写认真,要写得正确、端正,保持卷面整洁;要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作业。另外,教师还应对作业格式、作业的检查和订正、作业批改以后的要求等提出相应的要求,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打好基石。
         二、讲究策略,强化习惯的养成
         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这样做:
          1、分析孩子不做作业的原因,区分对待,爱心包容。
         每个孩子不做作业的原因可能都是不一样的,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无论是哪种原因,有几点都是非常重要的是爱心与包容,不要轻易用极端的言辞指责孩子或扣大帽子,这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引起孩子更多的反感。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懈的坚持、适度的鼓励和合理的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
        2、调整思路,因材施教。
        教师要合理布置作业,变换作业形式以及通过各种教育使做作业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使孩子树立我爱学习、我要学习、我会学习的意识。
        3、讲究策略,确定目标,积极评价,养成和巩固学生的行为。
        老师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养成或巩固学生的行为,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和紧迫意识,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果孩子作业遗漏、丢三落四或不能如期完成,老师可以帮助他们设计一张作业自查表格、一张备忘录,让孩子自己进行监督,连续一周表现良好就给予适当肯定或鼓励。
         4、明确要求,确保正确率。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类作业的总要求:
        (1)每次作业都能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要求, 认真独立地完成并按时上交。
        (2)要养成写作业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写就写对的目标。


        (3)作业时要做到:坐姿端正,字迹工整, 纸面整洁。
        (4)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写一道,检查一道,最后全部检查,确保作业内容的正确率。
        (5)准备一个纠错本,做完作业后要养成把曾经错误的作业在纠错本上记录下的习惯。久而久之同学们基本能确保作业的正确率。这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家校联合,促进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都生性贪玩,做作业不认真。一回到家,十分钟可以完成的作业却做了半小时,甚至还要多。因此需要家校联合,双管齐下。教师应经常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告诉家长该如何监督。比如:教育孩子做作业时不能干别的事情,作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做完后要认真仔细地检查等等。如果教师和家长能持之以恒,那么小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也会渐渐养成。
        四、重视评价,提升习惯的养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学生作业评价,要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1、评价要以鼓励为主。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都希望教师能关注自己、表扬自己,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我总喜欢在后面加几句评语,如:你的书写又有进步了!你最近的表现是越来越棒了!老师真希望看到你认真学习的模样!等等类似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所以学生都很期盼教师快来布置作业,好把作业本发下来,看看教师今天又会对我说什么。在期待中学生不知不觉喜欢做作业了。
         2、评价需要多方进行。
         我觉得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应采用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小组评价中,我首先把班里的学生均衡地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对小组进行评价,作业全优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因为学生都有着极强的集体荣誉感。
         3、评价需要多次进行。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业是最优秀的,是能得到教师表扬的,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即:学生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再小组同学给予评价,然后教师评价。在教师评价后若修改正确,同样可以得到优秀。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完成作业习惯的关键。纵观上述观点和做法,发动发挥教育功能的个体及有关因素,都会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教师,我们要长期坚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将来,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新世界岀版社, 2011。
         [2]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孙云哓、邹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06.5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