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马玉琴
[导读] 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依然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
        马玉琴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三小学  宁夏银川  75000

        摘要: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依然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了解和懂得数学知识,处于一种表层的认知水平,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师存在有较大的依赖性,将学习认为是自己的一个任务,缺少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得学习效果较差,学习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在学习中掌握深度学习策略。
        关键词:数学深度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
        引言
        相对于表层、机械学习而言,中小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指“学生运用各种高阶思维去解决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进而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建构具有迁移意义的知识图谱,发展具有批判性与创造性的学习品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的支撑让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化和精准化。下面结合我校研究的课题,谈谈基于极课大数据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研究。
1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意义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而后引起学生的思维、技能、情感、认知发生改变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进行深度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核心素质,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着眼于对学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有益于把握数学学习的整体建构,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的右脑发育,形成一定的思维逻辑,并逐渐拥有具有独立性、创造性、批判性的人格特质,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由于受到学生年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计划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知识的深度引入作为重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总体学习效果不理想。
        2.1教学缺乏系统性
        教师在教学中大多按照规定教材进行讲解,教材本身在设置时,注重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但在设置时各章与各章、各节与各节之间联系时,教师在教学中也通常未注意到知识间系统性的建构,这样,就会导致数学知识零散化、模块化,学生无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也不够牢固和深刻,从而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2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上,很多学生缺乏深度的思考
        每课堂上老师传授完知识点,他们可能只是将生硬的知识点强行记入脑海,然后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开始做题,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思索,没有考虑知识点前因后果,这样的学习方式同样也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3教师如何带领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深度学习
        3.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升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小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小学阶段的基础没有打牢,将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和深造。数学新教材、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采用新方法、新思路,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自主学习,让小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和研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改变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小学生在自己探寻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能有效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3.2把握课程核心
        深度学习是以学科的核心内容为线索的教学设计,主要的目标在于通过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当围绕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和对学生的认知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后,而后的教学设计便围绕重点的教学目标展开。数学课堂教学流程的引领都是由问题完成的,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是我们数学教学突破重难点的关键。

有意义的问题应当体现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励全体学生共同探究。要了解提问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思考能力。那么,一个好的问题就不应该有暗示。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大小问题交替、搭配提问,一则减少学生身心疲劳,二则当大问题学生答不上来时,再补充一个小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3.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观念
        日常教学中,小学生经常会陷入用已有的经验去思考新事物和接纳新知识的误区,致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数学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应该肩负起帮助小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责任。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小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在情境中强化自主学习观念,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创设问题情境更有“吸引力”和“延伸性”,是生成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小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将思维聚焦到解决问题上,很多数学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也更加深入和严谨,能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首先,可以创建悬念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继续学习和实践。悬念可以设置在课堂开始时,让小学生从课堂一开始就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对接下来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悬念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令其学习更加专注。
        3.4及时反馈,指出错误
        对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反馈及时,而对于学生出错的题目不能只是简单的画一个错号,不然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出现了错误,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后还是会继续出错,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不会做,长此以往,错题会越积越多,带给学生很大的压力。因此,教师要明确指出错误之处,尤其是对于经常犯类似错误的学生,教师要耐心的引导他分析犯错的原因,可以建立错题集,收集那些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指出错误的根源,写出正确的答题方法,充分利用错题来获得不断学习和进步。
        3.5加强合作学习,提升数学学力教育质量
        合作学习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积极营造合作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在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年级内男女生的人数,调查兴趣小组的人数等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最后在课堂上反馈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不仅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同时可以并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向深入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学力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庆君.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技巧[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740-742.
        [2]郑瑞越.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养成与培养[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013-1015.
        [3]宋杏甫.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50-451.
        [4]肖麒麟.浅议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73.
        [5]邹辉.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