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施凤植
[导读]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教育的核心目标
        施凤植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第一中学 671300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教育的核心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未来发展。本文章中,依据新一轮课改发展“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提出了通过建构化学观念、实验探究、宏微结合等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
1. 前言
        现如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党和国家不断推出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工作,使教育能够适应广大人才的培养要求和世界的经济发展。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概念是为了能促进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终身发展品格而提出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育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各个学科而言,应该集合学科的特点去实施教学策略,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发挥学科的人才培养工作。  
2. 化学观念建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以基础的化学知识为铺垫,逐渐发展学生在实际学习的各项能力,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观念的培养工作。
        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建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化学学科观念,逐渐发展学生的宏观和微观辨识的能力与素养。化学学科观念包含的因素比较多,例如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等等。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化学学科观念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在知识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1]。
        如在实际教学应用的过程中,为了能使更多学生理解抽象的电子转移过程。因此,接下来提出如下问题。
        (1)2Na+Cl2== 2NaC1属于化学反应的哪种反应
        (2)Na、Cl2、NaCl分别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3)钠原子与氯原子是在什么机理下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请学生写出钠原子氯原子、钠离子、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进行对比分析。
        上述三个问题,能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元素和原子知识进行思考,在初中时期,学生们已经学过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和元素的性质,因此,学生们能够轻易的判断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在得失电子上,钠原子表现为容易失去电子,而氯原子则表现为容易得到电子[2]。最终,二者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结构较稳定的氯化钠。通过宏微结合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建构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模型,形成物质及其变化的转化观、分类观、微粒观和模型观等观念。
3. 实验探究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真正的实验探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兴趣,促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提高,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技能。实验探究可以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并学以致用,培养科学态度,培养严谨细心习惯,这对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学生掌握氧化还原相应概念的基础上,接下来,将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实验探究环节能真正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接下来,将研究Fe、FeCl2和FeCl3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1)预测与假设。

通过化合价预测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前设计实验探究方案能够为接下来的实验做铺垫。提出如下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有效证明该物质具有的性质,2.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有效证明两种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3.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验证溶液中含有Fe2+和Fe3+,4.稀硫酸、氯水、硫氰酸钾溶液、锌片、铜片等试剂,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具有还原性提出问题以后,利用组内交流互动的方式设计方案展开交流,让组间展开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进一步确定本次实验的设计方案,并给出学生改进的建议。
        (3)进行实验探究。在这过程中,学生应该在实验时分清现象的本质,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4)表达与交流。学生选取代表汇报实验结果,进行课堂点评。
        上述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概念。不仅提升了学生实验过程的探究能力,还能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在基于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应该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设计科学合理的探究实验活动[3]。
4. 宏微结合发展核心素养
        在实际的化学学习中,为了使知识更有效的迁移到学生的脑海中,应该先进行实验探究环节,收集实验中的直观性现象和数据,用微观粒子的角度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化学变化主要是从三种维度来研究的,分别是宏观、微观和符号。
        从微观角度上来看,在本次反应的过程中,实际的电子转移并不能用肉眼来观察。接下来,将介绍三个实验,通过这三个实验,探讨微观粒子变化的本质。实验一:将锌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判断该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二:在盐酸中再放入一块铜片,观察铜片上是否有气泡冒出并分析原因。实验三:将锌片和铜片用铜导线相连接,并在两者中间连接一个电流表,认真观察铜片上是否有气泡冒出,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4]。提出这三个实验,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观察现象,学生能看到,在这个实验中,铜片表面缓缓有气泡生成。由此推断,在溶液中的电子一定发生了转移过程,才会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另外,本次实验中也能够明显的观察到导线中有电流通过,产生了电子的定向移动过程,使锌片失去了电子,氢离子得到了电子。最后,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微粒动画,给学生带来直观上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实验中的直观性现象和电子转移动画,用微观粒子的角度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5. 结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学科中是一块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对于此部分内容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其学习涉及化合价、方程式的配平等等,都考验着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不是立马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把化学课堂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认真研究我省高中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全面结合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要求,密切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身边资源,认真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梓生.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8).
        [2]周业虹.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化学教学,2016(8).
        [3]李东菊 崔亚男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设计--以《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v.5,(23),283-286.
        [4]杭伟华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3),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