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罗智莉
[导读] 学生所积累的汉字量对提升学生语文水平与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罗智莉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思练镇中心小学 546202
        摘要:学生所积累的汉字量对提升学生语文水平与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要从传统教学模式出发,引入情景化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
引言
        识字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句,提升其语言结构的掌控能力,也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降低识字难度,以此促进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展开情境识字教学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具有很大的好奇心。为使小学生真正地投入语文的识字教学环节,教师应该转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重视发挥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识字环节的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在课堂中,应该以小学生为中心进行识字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可以根据当堂识字内容组织一些小游戏,通过做游戏,帮助小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比如,小学生在学习山、水、花、鸟等字时,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些汉字的对应图像,然后再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学生记忆汉字的写法。这种教学手段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汉字。除了图像引入汉字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做游戏来引导学生完成当堂任务。大多数小学生比较好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山、水等字的特点,通过肢体语言表述出来。这一过程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思考,帮助小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掌握汉字的写法。
二、借助情境互动,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也发生了转变。教师由教学的主体变为教学的主导,学生则成为教学的主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制订教学计划,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构建情境化课堂,课堂互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新”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先与同桌一起分析字的偏旁部首和字意,然后让学生毛遂自荐,对这个字做出基本的解释。随后,由教师来讲述字的意义:“新”有多种含义,可指初始的,与旧相对的;也指性质变得更好,不久之前的,用于结婚时的人或物。

此外,“新”还可以作姓氏用。那么,“新闻”里的“新”是什么意思呢?“改过自新”中的“新”是什么意思呢?“新鲜的蔬菜”中的“新”是什么意思呢?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新”的反义词(旧、古、老、陈),并让学生写出几个生活中常用常见的、含有“新”字的成语,如悔过自新、焕然一新、新仇旧恨、记忆犹新、温故知新、喜新厌旧等。这样构建互动情境,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识字和积累语文知识,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将激趣导入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中
        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这是陶行知思想的五大主张。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小学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为小学阶段学生识字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具有显著的形象性与具体性等特点,在对新鲜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可以将感知作为事物认知的开始,因此在开展式的教学活动时,只有更多的感官参与,才能不断地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对文字的认知程度,同时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认
知,使小学阶段学生识字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变得更加丰满和确切。在开展小学阶段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利用情境化课堂中所具有的积极因素,将激趣导入情境化识字在课堂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文字知识学习的兴趣。
        例如:对“水、火、山、石、田、土”等汉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这些文字相对应的图片,如“火”可以用燃烧火焰的图片来表示等,然后在情景化课程中加深学生对这些文字的感性认知,使此部分知识的教学能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提升此汉字教学活动所具有的趣味性,增加汉字自身的形象性,最终实现小学阶段学生对此汉字的理解与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环节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知识环境下进行学习,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在情境化的识字教学中,学生了解汉字的欲望也会随之变强。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堂中显得非常重要,这能改善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更加重视识字教学的本质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敬芳.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考试周刊,2020(62):37-38.
        [2]刘学.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9(09):56.
        [3]高荣奎.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散文百家,2018(05):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