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疫情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技巧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陈岱根
[导读]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以后,汕头地区的小学生也重新回到校园
        陈岱根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广益小学   515800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以后,汕头地区的小学生也重新回到校园。但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都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充分引起重视,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对他们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先阐述了疫情以后小学生返校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基本情况,接着分析了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则从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积极释放学生的压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发挥家园共育的真正价值、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五个方面,全面探讨了疫情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冠疫情;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教育
        
        在2020年年初的时候,我国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为了更好控制疫情,我国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延迟开学。这个时候,小学生只能在家中通过线上教育模式,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学习。在后续汕头地区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区域内各个小学也开始陆续开学。结合汕头地区小学生返校学习现状来看,一些学生在学校学习与生活过程中也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汕头地区各个小学就应该充分重视小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做好针对性处理。
        一、疫情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现状分析
        在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小学生纷纷返回学校进行学习,使得他们的学习活动逐步步入正轨。通过观察汕头地区的小学生在疫情后的学习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返校以后都出现了一定的心理不适应情况,甚至部分小学生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必须要充分引起重视。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被动,同时心理上也比较孤僻,不愿意跟其他同学交流。这也使得他们的心理变得更加封闭,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的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发怒,在学校中已经跟多个学生发生纠纷。这也说明了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正常,比如要在后续时间里充分引起重视。
        二、疫情后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疫情后小学生返校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承受的外界压力出现了较大变化,最终导致学生容易爆发各类心理问题。一方面,汕头地区的小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学习活动是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整体上比较松散。而返回校园以后,他们的学习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心理不适应情况,最终也就容易引发各类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小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学习活动需要得到家长的辅助。但由于家长自身教育理念比较落后,长期跟孩子接触并辅助他们学习期间容易引发各类矛盾,最终这些矛盾在返校以后也会形成显著的心理问题。
        三、疫情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
        在疫情期间小学生长期居家学习,在疫情过后复学的时候出现心理不适应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这种心理不适应情况进行理解与接纳学生的这种心理不适应情况,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学生心理压力来源。事实上,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在疫情返校以后出现心理不适应情况,跟他们面临较大压力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学校五年级数学教师发现王同学在学习中变得非常被动,积极跟王同学进行交流,并适当放宽他的数学作业要求,同时还在数学作业中融入了一些趣味性的开放题目。通过教师一步步引导,王同学的心扉逐步被打开,在数学学习上也重新燃起了兴趣。


        (二)积极释放学生的压力
        小学生在疫情后返校的时候,之所以会出现较多心理问题,主要就是因为他们遭受了较多压力,同时也无法灵活排解这些压力。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及时释放自身的压力。一方面,教师应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激烈的说教与批评,不要在教学活动中带给学生更多的压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通过各类可行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宣泄自身所受到的压力。比如学校五年级数学教师发现某些学生出现了心理封闭等问题,开始积极跟学生群体进行定期谈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跟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真正感知到学生承受压力的现状,最终通过朋友的身份引导学生宣泄自己的压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课余时间,让各个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密切交流与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就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情感交流与碰撞,最终也就可以较好释放自身存在的各类压力。
        (三)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层次比较有限,因此他们很难合理控制自身情绪,同时在疫情返校以后也容易产生较多的潜在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在学生返校以后,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跟踪分析,并及时甄别那些明显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也需要各个小学能够充分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项重要的日常教育,开设专项心理教育课程,并面向学生群体提供心理教育活动。当前学校已经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并开设了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同时还安排了一些专业心理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处理。
        (四)发挥家园共育的真正价值
        小学生在疫情返校以后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单靠学校也是很难彻底解决的,需要家长群体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够取得较好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群体应该积极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由于很多家长自身的教育知识储备比较有限,因此教师也要积极面向家长群体进行心理教育的知识传授,使得家长群体可以在平时的时候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敏感,可以及时甄别自己孩子的不正常心理状态。比如学校可以每周开展一次关于心理健康的家园共育活动,同时在活动中总结了学生返校以后出现的各类心理不适应情况和具体心理问题,让家长也充分掌握改善自己孩子心理状况的有效方法。
        (五)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小学生在疫情返校以后,之所以出现较多心理问题,跟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后续时间里,教师也要逐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提高他们对于外界负面因素的抵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在平时的时候积极开展一些挫折教育,使得小学生群体可以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阻碍的时候,快速调整自身心态,并勇敢面对各类挫折。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挫折教育影视作品、校内攀岩等各类活动,锤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得各个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变得更加强大,能够更好抵抗外界各类负面影响。
        结束语
        小学生在疫情后返校学习期间,由于心理不适应等情况产生了较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这种情况,并积极跟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明确各个小学生的心理状态。由于各个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分析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情况,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教育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跟家长群体进行积极交流,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并逐步形成教育合力。这样以后,疫情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提升,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韦秀莲.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164-165.
        [2]黄莺.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5-46.
        [3]张永红.浅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风,2020(13):2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