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二中学 7551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走出思维的僵化状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本文就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研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新思维;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单单只是要求知识的储备量,更注重人的思维发展以及创新能力。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和学生配合,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中,选人的标准都是“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就是既有优秀的才干能力,又具备好的思想品德。但在当下成型的教育观念里,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绝大部分人都会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从而忽视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在学校已有的课程中缩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间,或者个别教师只是兼职教师,也不会去全身心的投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
1.设计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情景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联合生活实际,创造某种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人 中国梦》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投屏的方法,让学生们观看中国这些年的变化,从战争时期到改革开放再到崭新的21世纪,这期间中国面临了种种困难,但最后中国人都可以克服过去,正是因为这样,大家才能生活在如此幸福的日子里。通过看视频,让学生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并且也可以激起他们想要在长大之后报效祖国,建设更强大的祖国的美好心愿。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去历史纪念馆,让他们更直观的看到中国这些年的沧桑巨变,可以互相交流感受。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可以多一些体会和了解。这样也能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们去实践要比只学习课本里的知识要有效。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习产生效率。《道德与法治》是社会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不同于学科知识,只是单纯的看一看、读一读,是学习不到更深的专业知识的。想要使学生更好的产生学习兴趣,教师的学习课堂可以不只是在教室,家里可以是教室,操场可以是教室,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可以变成教室。
例如在学习《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时,在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时,还可以请班上的每位同学当作“小记者”去采访自己身边的同学还有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问问他们对民主的看法,并且将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整理。上课时,可以请同学举手回答他们整理的这些对民主的看法。师生可以共同参与,这也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学生对民主有了这些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再提一些稍微带难度的问题。比如“中国现在公民的民主权利可以在什么地方体现出来?”这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3.深入生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感知的能力
不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生活都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的从书本中走出去,进行一些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感知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正视发展挑战》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跟学生们说当今世界的水资源有多匮乏,因为学生们感受不到这种危机的意识。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水资源匮乏的纪录片,然后再要求学生回家打一小桶水,两天只能用这一小桶水维持平时对水的所有需求。两天一小桶水或许会不够,但是这样会让学生们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水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要珍惜现有的水资源,不去随便浪费水。更要让学生们去呼吁自己身边的人不去随便浪费水,珍惜现有的水资源。也可以组织学生去设计关于节约用水的宣传页,发给在学校附近的门店,让大家都会有要珍惜水资源的这种意识。在这种过程中也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4.完善教学评价体制
教学评价体制是在教学过程结束后,监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了相对健全的教学评价体制是能够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热情的。而在以往的思想观念里,大家都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秀与否的关键。所以现在要丢弃这种观念,完善教学评价体制。
比如可以建立学生之间的评价体制。以往都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多,所以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建立学生之间的评价体制就是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让学生们之间互相提问:比如“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你在这节课当中收获了什么?”让学生可以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改正。在教师的评价体制上,要求教师一定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道德与法治》里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德育思想教育。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能够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要求学生“德才兼备”,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把新的理念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月环,辛连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谈[J].中学教学参考,2020(28):62-64.
[2]瞿小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24):39-40+43.
[3]马琳.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分析[J].新课程导学,2020(22):70-71.
[4] 张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试题与研究,2020(22):44-45.
“宁夏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是JXKT-ZZ-05-038
白瑞,女,出生年月1984年8月,民族:汉,籍贯:宁夏中宁,工作单位:中宁县第二中学 学历:法学硕士 职称: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