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
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第二小学新家园校区
摘要:对于中小学来说,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发展以教师为本,想要保证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保证教师自身有较高的德育素养。教师的师风建设以及培养情况会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学质量,同时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怎样来内化自己的行为品德呢?基于此,本文尝试对新时期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状况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 师德状况 对策
一、新时期中小学教师使得现状分析
(一)敬业精神不够
从目前很多中小学教师教学情况来看,其整体敬业精神并不高,并且进取心也相对较差,最为突出的矛盾是现阶段很多中小学教师队伍衔接不合理,往往以年轻教师居多,少部分临退休的老教师,而中年教师的占比最小,这也使得教师在师德方面以及教育理念方面的衔接都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一部分年轻教师师德意识薄弱,工作态度较为散漫,并且还会经常出现找不到工作重点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并没有扬尘定期记反思笔记的习惯。
(二)教育信念不够坚定
目前来看,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念并不坚定,没有使命意识,只是将当教师看做是一种职业,并没有将过多的心思投入到其中,根本目的是为了赚取工资,这也使得很多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有效转化,在展开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也只是将教学当做一项工作任务,没有更多的情感投入到其中,这也势必会对其最终的教育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三)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往往以年轻教师为主力,这些年轻教师思想体系并不完善,同时也没有树立起为教职工作终身奋斗的意识,这也使得很多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较差,尤其是在行为品德方面,很难为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很多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部分教师会经常在学生面前毫无顾忌的展示自己的负面情绪,这也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此外,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往往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这也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一度僵化,不利于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力度
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思想体系尚且不完善,对很多事物的判断较为主观,并且会经常出现判断偏差的现象,如果教师的师德素养较差,不能够为学生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思想体系的发展以及完善,不利于学生明辨是非。学校通过定期开展师德培训的方式可以使教师自身的德育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在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的时候,应该注意贯彻《教育法》、《邓小平理论》、《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这种方式来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意识到自身在中小学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利于对教师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进行树立,使得教师养成爱岗敬业的好品质,这样也有助于教师德育素养的综合提升。
(二)健全师德教育评价机制
目前,我国中小学使得教育评价机制尚且不够完善,往往不能够发挥出理想的评价作用,想要进一步完善使得评价机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实施校长书记负责制。在对师德教育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将评价的权利分工到学校校委会的每一个成员身上,从而使得评价工作的偶然性降到最低;其次,制定小组学习制。学校方面应该定期组织教师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学习师德建设方面的文件以及法规,从而使其时刻意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最后,制定完善的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师德考核制度的制定应该分为不同层次,对那些考核结果为“优”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且也优选这一部分教师为使得标兵,而对于那些师德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教师来说,学校方面评价年度师德标兵的时候则不予以考虑。现阶段一些教师存在私办课后辅导班的现象,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留一手”的情况,从而诱导学生报课后辅导班,从中谋取利益。在对教师进行使得考核评价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将其当做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教师是否私自开设课后辅导班进行深入调查。
(三)进一步完善使得教育监督机制
首先,需要教师自我监督。想要使教师的师德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应该通过修身养性以及师德内化的方式来实现,这样以来也使得教师的师德品质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应该学会“自修”,从而做到不仅在人前表现的自尊自爱,独处的时候也可以做到自律,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师也应该做到每日自省,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以及自我约束,通过这种方式来使教师自身可以有效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其次,设定舆论监督机制。可以积极利用各种媒体来表扬以及宣传使得的先进个人单位,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教师师德事件的有效抨击,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舆论对教师道德行为的约束力度,这样一来也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师失德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中小学教育事业而言,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会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育品质。同时,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仅仅是教育者自身的任务,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任务,社会方面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于当地的各级教育部门以及政府部门来说,应该在中小学教师师德培养上进一步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力度,通过这种方式来使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学校方面应该注意定期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以及考核评价,不断提升教师使得建设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新时期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雷林根.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状况及其思考与对策[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21):83-84.
[2]李永安.刍议当前师德方面的突出问题、原因及其对策[J].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34-36.
[3]谢群.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J].硅谷,2008,(4):102. DOI:10.3969/j.issn.1671-7597.2008.04.088.
[4]孟桂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探赜[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 DOI:10.7666/d.Y909670.
[5]陈文晔.师德——师之源[J].考试周刊,2018,(32):7.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3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