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鹰潭市第六小学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习作素材,为小学作文开辟了教学新天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提高评改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作文;四贯通
网络信息给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遍布每个家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写作教学要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下功夫,要放开学生的选材视野,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为此,我们依托现有的语文教学改革大背景,摒弃传统的单纯依靠语言文字训练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做法,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化现有作文教学,实现内容的形象化、途径的多样化、方法的综合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技能。
培养小学生作文技能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对于升入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写作文对于他们是多么困难的事,之前他们只接触过写话、写日记,所以起步作文至关重要。而信息化技术在作文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它作为教育领域的一大改革成果,已越来越显现出其直观形象、新鲜活泼、互动性强的优越性。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直观的特点弥补作文教学的枯燥乏味,重新燃起学生对表达的渴求之火,重新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网络信息的丰富呈现,就有可能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就有可能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上有新的突破。如:四年级园地一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我就利用PPT给学生展示图文资料,让没去过龙虎山的孩子也能看看鹰潭的龙虎山,无蚊村,悬棺表演......通过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篇篇引人入胜的范文、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文字,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运用信息技术,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展示名篇,帮助学生有机会阅读到教师推荐的更多文章。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情景诵读、字幕展示这些多媒体技术的组合,都可以作为学生观摩作文的形象化方式。相比传统的课堂宣读,这种整合了信息技术的佳作欣赏课,既调动了学生欣赏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完了第四组课文之后,要写一篇故事《我和___过一天》。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前我设计了多媒体动画,从网上下载了相应的文字资料。在大屏幕上,学生看到翻一个跟头就有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在东海龙宫探索海洋奥秘的“哪吒”、各显神通的“八仙”,这些神话人物,引导学生观察后,谈一谈再写一写。
信息化技术还能帮助学生深入观察细致描写。在写作上首先要引导孩子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教会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对生活中的各种细节的敏感性,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用文字形式反映它。学校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借助各种形式体验生活。如:指导学生观察一场有意思的运动会。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拔河比赛的场景。接着播放拍摄的场景,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充分利用慢镜头、特写镜头、暂停等手段指导学生观察整个比赛场面和运动员的个人神采。抓住神态、动作,体会比赛的紧张激烈,再通过播放观众的语言、神情来衬托激烈的场面。学生在欣喜的情景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自觉地理解、记忆,积累素材。这样的作前指导,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的超时空优势,学生定有收获,作文的精彩度就会明显提高。
将信息化技术引入作文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作文评价方式。我们课题组有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音频,在这些平台上我们定时更新学生作文加教师点评,供学生阅读。学生还可以通过点评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总之,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可以灵活的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一本书上。在多媒体中,我们可以一起去看大千世界,一起听那优美的旋律。在作文课上,悟自己的看法,写自己的作文,提高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作者简介: 张倩,女,江西省鹰潭市人,职称:小学二级教师,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