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心中永远无法丈量学生的高度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张杰
[导读] 我们在见到某一个人的第一眼时,往往会在心里对这个人进行定位,分类
        张杰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黄丹小学  四川  乐山    614505
        我们在见到某一个人的第一眼时,往往会在心里对这个人进行定位,分类。她(他)应该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在接到新一届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和了解后,也会在心里对学生进行分类:这个孩子是属于高智商却懒惰型,那个孩子属于勤奋型,有的是勤奋又聪明型,还有的是既懒惰又不太聪明……我在从事教师职业的前几年也会在心里面放这样一把秤,哪个学生有“几斤几两”,我心里门儿清。
        之前在我看来,这种“门儿清”就是经验。对于高智商但却懒惰的学生,老师和其父母应该多加督促,纠正该生不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假以时日,这类学生必定会成绩优异;对于勤奋型学生,不必再勉强,在学习方法上指导下即可;对于不太聪明的学生,老师根本不会对这类学生提出多高的要求,只希望这类学生在学习上能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即可。我们也总会说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也是有长有短嘛,我在心里也把学生按长短分类了。
        随着教学年限的增长,我所教过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我竟发现,曾经的我似乎错得厉害。你永远无法估量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教师无法估量你的学生会是有多优秀。我的警醒是由我将要讲述的这两个孩子带来的。
        她是一个曾经我认为反应迟钝,不太聪明且又懒惰的孩子。我所教学科是英语,三年级起始年级时教到她。上课不太爱听讲,跟读英语时也不太专注,声音小又很害羞的感觉。每次被我抽问的时候,反应特别慢,站起来时慢吞吞,说话慢吞吞,很多时候回答不上问题。在后来的抽问中,我一般都抽问她比较简单的问题。在教了她一年半的时间里,很多时候她都没完成英语家作,课堂作业也是很晚上交,其他科目作业亦如此。家里也没有人很好地督促她学习。为此,我也经常和她的监护人沟通,孩子回家后一定要好好督促其学习。对于她,我心里的定位就是:她不可能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孩子了。可是谁知,在某一次正确回答问题后,我带着全班同学为她鼓掌,她竟脸红,眼里闪着光亮,看向全班同学。在之后的课堂抽问过程中,看到她举起手示意要回答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

再后来,她的表现越来越好,成绩也越来越好,成为了小组长,大组长,班上背诵课文,单词最积极的人。她越来越自信。她的转变究其原因:老师和同学的赞赏给了她自信,家人的督促让她改变了不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一个孩子,在我看到他的第一眼就知道他肯定是“非正常”的孩子。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身上不太干净,很多灰,尤其好动,但却不爱和周围的同学接触交流。通过班主任了解到,这个孩子是到医院做过检查的,智力有点低下,有语言障碍,口齿不清,听他说话很费劲,但也能听得出来说的什么。搭班老师说上课时他只要乖乖地坐在方位上就好了,至于他在做什么,不用太去管他,要求他。就这样,我“忽略”了他一段时间,他要上交作业我就批改,字歪扭得十分厉害,对错也无关紧要了,想着也不需要去纠正他吧,那样会是在为难他。直到有一天他拿着书跑到我面前跟我说:“张老师,我要背课文。”我先是一愣,然后心里想着,他只是到我这来玩来了吧!但我还是对他说:“你背吧。”只见他咿呀哇啦,有模有样地背着,我仔细一听,呀,都背对了,而且特别熟练!我很吃惊地看着他,问他怎么会背的,他告诉我说,他姐姐在家里教他的。顿时,我心里百般滋味,觉得自己特别不称职,不是一个好老师。
        此后我在班上告诉了所有同学这个在大家眼里“非正常”的学生,他很了不起,他背诵了一篇很难的英语课文。同学们也都十分吃惊,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都还不能背诵这篇课文,而他却做到了。之后我便不再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他,也要提醒他认真听课。看到他举手,也会让他来回答问题。他好像对英语也很感兴趣,背诵了更多的课文。虽然他还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书写作业,但是他在我眼里不再是那个另类的存在。记得有一节课,学习有关food的内容,需要同学们带食物到课堂。课毕,孩子们问我可不可以把带来的食物吃掉,我说可以,他却飞快地跑到我的面前,递过来一个红通通的苹果,口齿不清地说:“张老师,你吃。”我开心地接过了苹果,他也开心地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后来我也终于明白什么叫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每个孩子都可以是优秀的,就看你如何去发现他的闪光点,挖掘他的潜能,激发他的自信心。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爱迪生。明明是一位天才,却被老师以“低能儿”的名义撵出了学校。请不要用自己局限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教师更应如此,不应用自己局限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经验并不是真理,经验之谈也并非都正确。老师心中不可去丈量学生的高度,也永远无法丈量学生的高度。坚信,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就可以撬动地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