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课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张宝东
[导读]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学科
        张宝东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上庸镇峪口小学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紧缺、教学条件落后、教育设备简陋等问题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那么作为一名农村科学课教师,又该如何来上好小学科学课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如何来上好小学科学课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确定自己的授课方式
        科学课涵盖的知识面很广,既有物理知识,还有生物知识和化学知识。我觉得根据内容的形式多样,我们授课的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不能每节课都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式。
        比如三年级《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各部分》这节课,我就把它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校园中寻找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不过做这个活动之前还是给学生提出了活动目的以及活动的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学生无论是对植物还是对他们周围的事物,已经感知了不少,获得了不少经验,他们正是凭借这些感知或经验来认识新的事物、解决遇到的新问题,这就叫“幼稚”。这里,正是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知活动,体验到无意感知和有目的感知的区别,这是最基本的用“理性的方法”观察。因此,为达到目的,在教法我采取这样的步骤:先让他们回忆无意感知的结果,找到观察不全面、不细致的原因,然后再让他们围绕一定的目的去感知、去观察,从而获得观察的体验,形成初步认识。
        二、确定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教师要明确本节课要让学生能学到哪些知识,哪些技能;还要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深度和广度,教学时采取分层教学,突出重点。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功能。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合理目标?,不同年龄的学生,其认知能力和原来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同一年龄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思维习惯,认知水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制定科学课堂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的年龄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学生的努力,能够达到所设目标,才是最有效的教学目标。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停留在“好玩”、“新奇”、“刺激”的水平上,停留在希望老师给予解释的水平上。

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好奇心”发展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究的期望和兴趣。科学课要进行实验分析,寻找结论,这是学习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对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习惯培养,要让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填好实验报告单,要明确实验目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讨论和辩论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让学生把那些有概念联系的客观事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一起去发现和研究他们观察到的现象、结果,让学生在小组里一块儿思考、相互交流各自在“探究”中所获得的表象,从而形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素养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很好的锻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日趋普及,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目前班班通的普及更为科学教学带来了方便,它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画面,通过媒体使图、文、声有机结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强化了感知,促进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尤其是它能将外地信息,在较短时间内传递给我们,让山区学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使教育得到均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来源于实践。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疑问。因此,我们在科学课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让他们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创设情境,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科学实验课从设计实验到解决的过程,就是学生多种思维综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和诞生的过程。我们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实验的全过程,这样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文时,学生想要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就要原有已经研究固体有热胀冷缩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了多种实验方案。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设想,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同时亲自去指导他们自己去设计、去尝试、去探索。只要学生敢说敢实验。就要鼓励,对于学生的思考,只要他们能够自圆其说,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长期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会得到开发,好奇心、求知欲才会不但产生,从而到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学方法要灵活,教育观念要更新,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做,达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的教学效果,相信只要这样就能把科学课上的更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