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慧
乌市第130中学
摘要: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个学生希望自己被轻视。作为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点滴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正面鼓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沐浴爱的阳光,茁壮成长,学有所成。多站在学生成长和进步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的需求,用点滴的“爱”和“励”铸就学生的绚烂的未来!
关键字:爱心 教育 鼓励
要想使班主任工作获得成效,对孩子们的爱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学生达到感情相通,心理相容,形成朋友之间的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目的。
一、“爱心”铸教育
许多老教师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它能帮助你教育好你的学生。经过我自己这十四年的教育教学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一个教师只有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爱心去言传身教,一定会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会给学生带来许多有益的改变。用载有爱的动作、语言、表情、姿态乃至眼神,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送给学生,你的爱传递给学生,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充满阳光,整天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他们不值得爱的时候。”所以教师对孩子的爱,首先,表现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行为习惯差、性格有缺陷,后进生等这类型的学生。
说到这次教育实例中的特殊学生——袁俊同学的情况比较特殊,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溺爱,宠着孩子,有时又表现无可奈何,力不从心了,以致袁晨喆养成了:天然的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习惯随性,懒散,任性,拖沓,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不良习惯,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稍不留神下巴支在桌子上就睡觉,下课铃声一响就到处跑,到处窜,说说笑笑和其他同学打闹,三天两头有同学告他的状,其他老师反映他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这孩子不但在行为习惯上差,而且各科的基础成绩也较差,自律能力特别不好,打电话沟通后得知:单亲妈妈工作忙还要操持家务,扼腕叹息13岁了心智不成熟,行为习惯感觉像7,8岁的孩子。后来约谈了他的妈妈,妈妈感觉孩子有的心理问题,心理医生也看了,孩子仍然是那样,家校教育一度失去了必要的效果,那段时间我们科任老师几乎对孩子失去了信心……,我单独找他谈话,严厉的批评了他,上课一言不发,呆若木鸡,我又着急又生气,有一天班级的撮箕把手坏了,劳动委员张钰哲问我咋办,我说看能不能修理一下,劳动委员张同学解决不了,在一旁的袁同学听到后听见了,不做声的把折的一段去了,将把手换在断的容易扎手的地方,一个短把的撮箕就好了。后来劳动委员张同学给我报告了此事,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袁同学,并加了好人好事10分的操行分,我看见袁同学的脸涨红了,从那件事后袁同学在我上课时做的比以前好了,端正坐着,专心致志的听课,我又一次得表扬了他,我找到了这个孩子批评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家长和老师对他批评的太多了,相反的用表扬,以“爱”为切入点,在生活和学习中多关注一点他,甚至让他承担一点劳动,对他做的好的方面,哪怕是一小点,都会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对不良的习惯要做到严肃批评,注意批评的方法,戒除责骂。数学课上我发现他的手举起来,出色的回答了我的问题,我首先鼓掌,接着教室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让他当室外劳动组长,让他忙碌起来无暇顾及疯闹,改变他在同学们中的威信,同时告诫他,一个完美的人除了活动积极以外,学习也不能落下,又在学习中给他安排了小帮手,遇到他作业做得不好我也会及时耐心的指导,鼓励他再做好。经过我们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发现袁同学正在朝着更好的地方改变,数学成绩在所有的科目中成绩最好,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在逐渐提高,孩子真真切切的在进步,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这是我教育成功的一点小幸福吧!
通过这次事情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纠正了工作中对后进生的教育盲点,坚持多发现班级中后进生的闪光点,并记录在案上,尽力去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善于从平凡中找出不平凡。
对后进生的每一个好的表现和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的捕捉到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想方设法把闪光点放大给学生,让这些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他们,使他们认识自己也有优点获得老师的赞许。通过不断的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展示他们的闪光点,我逐渐发现他们变得更加乐观开朗,学习的劲头饱满了,我的班级管理及教学工作更顺畅了。
二、“励”字先行
在我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中,爱是老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方式,适用于部分学生。但“励”字用的更多些。鼓励式教育法也称赏识教育法,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采用鼓励式教育是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师要更多的运用“换位思考”去对待学生,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诚心诚意的对待他们,用更多的鼓励性的语言去滋润他们渴望雨露的心田。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鼓励,赞赏是激发他们积极性的最佳手段,是培养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成功的桥梁,是教师工作的最高艺术。
瞿宜佳同学是我班的又一位单亲孩子,妈妈从小丢弃她走了,她和爸爸,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后来爷爷和奶奶相继去世,这个缺乏母爱的孩子有一天专门来找我,哭着说:“老师,对不起,我没有考好,才考了67分,请老师原谅我,下次我一定考好”,当时我的眼睛也湿润:“孩子,老师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一次单元测试考不好没有关系,只要你努力了,注意学习方法,你一定不会差的,而是越来越好,孩子你一定是最棒的。”我帮孩子擦眼泪,孩子哽咽着,此刻也许她把我当成了妈妈,我抚摸着孩子的头,“不哭,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你一定能考好”,孩子告诉我,“老师,我不喜欢别人说我,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件事”“孩子,你是我见过自尊心最强的孩子”,我趁热打铁,给这个孩子调了一个数学比较好的同桌,虚心的瞿同学经常利用课下时间请教他的同桌,她的数学成绩提高了,我及时在全班表扬了孩子,后来我发现她的其它功课不太好,鼓励她学好其它各门功课,孩子从班上的二十几名越到了第八,家长会上我又表扬了这个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家长和孩子备受鼓舞,孩子现在成绩稳定在我班的前五名。今年教师节,这个孩子给我一份惊奇---写道:老师我爱您,您的安慰和鼓励使我找到了自信,使我相信我能行,经过努力的确证明我真的很棒!老师因为您的鼓励和同学的热心帮助让我喜欢上了数学,所以我感谢您……我的眼睛湿润了,内心波澜起伏………。课上,课下一句句短暂的鼓励和交流,“励”竟产生如此大的效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斯坎贝尔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要……这种需要决定着孩子行为中的许多东西(愉悦,满足,高兴)……自然情感贮存越是充实情绪就越高涨,行为也就越良好,他才能感觉到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教师的赞赏对优等生是途中的加油,对中等生和后进生更是雪中送炭,因为后进生的缺点比较突出,中等生优缺点不突出,不易为人所发现,但后进生得优点常常却易被人忽视,更多的是记住后进生的缺点,而正是这种习惯的偏见,使中等生和差生的长处和优点,漫漫的消失殆尽。所以教师能及时发现中等生和差生的长处和优点,真诚无私的给予赞赏,大胆地给予肯定,往往会令他们在教师的赞赏中感受到一视同仁的温暖,从内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自己就会规范言行,达到教育的最大化。鼓励对儿童是一剂良药,儿童是需要鼓励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教育需要“励”当先!
前苏联教育学家索络维契克指出:"童年时代受人喜欢的孩子,从小就觉得是善良聪明的,因此才受人喜爱,于是他也就尽力使自己的行为成名副其实而造就自己,成为有自信心的人。而那些不得宠的孩子呢?人们总是训斥他们“你是个笨蛋、窝囊废、懒鬼……于是他们也就真的养成了这恶劣的品质”。因此,人的品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信和社会公正的评价。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如果在一开始或者必要时给学生自信和鼓励,无疑会使他们在愉悦满足中不断强化提升自己。老师对学生真诚无私地赞赏和尊重,更会加深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尊敬,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结束语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多一点鼓励和赞赏,少一点批评和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狭隘,扶起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获取老师同学的赞赏;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学生成才。爱心铸教育,教育“励”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