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合作学习中自由飞翔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1.宋安会 2.任川
[导读] 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
        1.宋安会   2.任川
        1.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三小学校        (408400)
        2.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七小学校                             
        [摘要]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完善自我认识,实现资源整合的过程。是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的过程,是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交流探究;学生个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合作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构建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数学课堂注重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合作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创设的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提出了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两点,一,抓重点难点内容,巧妙设计合作内容,将需要发挥小组集体智慧解决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二领会编写意图,挖掘教材内涵。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设计出合作活动,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学习探究的内容。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理分工机制,建立及有效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分工明确,合作学习就是以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动性学习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性别等特点,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求组内成员好、中、差学生的适当搭配,是小组间基本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可以让一些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起示范带头作用。

可以是主接男生的互换,也可以是主力角色的互换,让小组中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就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并获得小组整体效果。例如教学“平均分”时,我让每个小组通过动作操作。将50根小棒分给组里,每个成员六人,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确定活动角色就开始分工合作了。从学生小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数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分小棒时,有的是一根一根地分,有的是两根的分。而这时,我并不急于引导学生该如何分,而是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充分的体验,并在探索思考中得出该如何学会更节省时间更方便。此外,分到最后。还剩下两根小棒,这时又该怎么办呢?学生这时就开始畅所欲言了,有的说我们组有六个人,而只剩两根,所以这两根就不再分了,这时我就说,那么可以分给其中的两个同学呀,同学们就其说,不行,这是不公平的,这是什么是平均分,学生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根本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而且学生在自问亲身体验过程中,也受到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潜移默化。
        四、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有利于小组里的学生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里的学生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同时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结果。学生一定要为本小组的活动献计献策,同时,也要努力使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理解并认可自己的想法。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易于形成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身的努力,对小组整体的荣誉和成功有责任。我们所面对的是学习能力,还很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小学生。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很难能有效整合各种观点,因此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及时全面巡视,发现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五、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要合作基础上的。在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客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号。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九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时间一定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或交流意见。这样,学生合作学习才有明确的目标和意义。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确立活动目标及对具体的问题解决有个明确的方案,在小组中达成共识。与其次做到有的放矢,明确分工,每个人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我在二年级上册的”文具店”的教学中,我发给每个小组一袋装有红蓝颜色的纸条,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找出要倍数关系的两条纸条。发完学具,我并不是直接让小组开始活动,而是先指导学生确定本次的活动方案,确定每个学生的角色,其中包括一个总指挥两个操作员两个记录员,一个会抱怨。学生在确认了各自的角色后,再进行有序的分工合作,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思想压力减轻了自信力,增强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增加了他们在融洽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着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的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独自去探索。,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