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角下少数民族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黄敏
[导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化
        黄敏
        贵州省六盘水市师范学院    553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对于人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其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其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始终处于较为浅层的阶段,并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针对多元文化视角下少数民族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希望能对促进多元文化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多元文化;少数民族;课程资源;开发
一、当前少数民族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课程资源开发处于较浅层阶段
        现如今,大部分少数民族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工作普遍属于自发行为,区域内的相关上级部门虽然能够发出课程资源开发提倡,但并未依据于此建立系统规范的标准与指导,从而导致课程资源开发处于较为浅层的阶段,其的实际价值因此大打折扣,通常情况下,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以及乡土教材编写的教师都是一些普通教师,并非专业的课程开发人员,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以及相关专家指导,使得其在课程开发编写中,也仅仅是依靠自身经验与观念的主导,从而依据所收集到的较为多样的材料来实施开展,举例来说,广西龙胜地区的相关学校,其在校本教材中编入了民族器乐、扎染等民族文化资源知识,并依据于此设立了相关的宣传栏,陈列馆等教育设施,但其大多所体现出的都是较为表面的文化,无法挖掘更深的层次,使得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精神价值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1]。
(二)少数民族课程资源开发存在汉化倾向
        我国对于少数民族的政策支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从未间断,这就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民族开始认同汉文化,由此,就导致很多地区在进行少数民族的课程资源的教学时,都是通过汉文化来实现的,这一系列情况,都是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依然是建立在汉文化核心价值上的,从而导致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环境不够纯粹,民族精神无法体现。
(三)少数民族课程资源开发存在功利色彩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一定教育体制的阻碍,其无法与课程教育体系中主要的课程相融合,只能通过音乐、美术等考查科目来体现,但传统应试教育的局限,使得其很容易被文化课程所影响,无法顺利开展,或存在敷衍行为,甚至多数学校都是形式主义,因此使得多元文化课程沾染浓重的功利色彩,为其的实际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四)多元文化课程评价的实际建设比较滞后
        对于教育事业来说,课程评价是一项重要的保障课程实施质量的手段,多元文化课程也不例外,但在少数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以及多元文化课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其的课程评价都较为落后,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下多元文化课程的需求,其在多元化发展、关注民族心理、重视发展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还是受到传统“分数至上”模式的影响,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师与学生在少数民族资源课程中处于被动情况,从而无法突破分数牵制的局限,难以落实多元化教育目标[2]。


二、多元化视角下少数民族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构建多元一体的课程开发理念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着源远流长各自发展的民族文化,这就使得民族文化凸显出多样性,对于多个民族的文化来说,其的共生共荣是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手段,立足于此,少数民族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可以在多元一体的原则指导下开展,即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要尊重并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为了落实这一课程教育资源开发指导,相关人员需要建立课程资源选择机制,从而促使课程资源能够满足民族融合机制要求,这就需要在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进行课程资源的凝练及提取,并保证其具有鲜明的民族多样性及文化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必须要遵循课程目标与主流文化保持一致的标准,从而规范课程文化,保障中华文化一体性。
(二)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精神
        少数民族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说到底需要教师来进行一系列工作的实施,因此,为了确保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课程资源得到顺利开发,就必须要保障相关教师具有多元文化精神,基于此,可以借助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并落实教师培训体系的实际价值,从而邀请教育专家进行相关报告、讲座等活动的开展,强化对于教师的多元文化品行的培养,有效改善教师的观念意识,培养其多元化精神,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进行多元文化的融合,以此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自我素质水平,由此可以使其更深入细致的掌握少数民族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文化精神,有效按照实际课程开发及实施的需求进行自我专业素养及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教师群体的团结协作,从而在校园内营造丰富趣味的多元文化氛围,以此加强其对于少数民族课程教育资源开发的能力,更好的发挥其团结协作的价值。
(三)构建灵活的课程教学体系
        对于部门少数民族来说,其的多元文化的传承多为非正式的传承模式,比如不同民族的民俗民风,其都作为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发挥着较强的教育功能,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来说,可以实现其与课程教育资源的融合,从而不断提升课程资源教育性与可信度,与此同时,还需要针对其构建一个非正式的教育体系,从而与正式主流教育体系之间实现灵活转换,并可以有效的满足少数民族学生针对民族文化传统在教育课程资源中融合并开展的过程所产生的需求,还可以保留其特有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方式,针对其的一些特殊节日与习俗,也要予以相应的尊重,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加强课程教育资源开发的针对性与可靠性,促进灵活教育模式的实施[3]。
(四)建立和而不同的少数民族课程评价体系
        多元文化视角下,需要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少数民族课程资源开发的指导,而在民族文化多样性背景下,在针对这一课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其的差异性与共性,以此有效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平衡,并立足于保证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的个性特点,以此,该课程评价体系需要具有多元维度,从而落实量化与质性评价结合、同质与异质评价相结合的目标,确保评价体系切实可行。
结语:综上所述,多元文化视角下,少数民族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能够推动人们思想的进步,我们要予以不同民族文化尊重及认同,从而推动多元文化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旭红,蔡迎旗.多元文化视角下少数民族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策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1)
        [2]祝婷婷.乌鲁木齐地区中学校本课程中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
        [3]刘丽.河南省小学民俗文化课程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