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汝江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第二中学 云南省宣威市 655400
摘要:新媒体环境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背景,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最大变量和最大增量。新媒体的出现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同时也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渠道,保障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空间中的高效传播。新媒体背景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力要着力加强话语主体自身的媒介素养、增话语内容感染力、提高话语形式接受度、扩大话语传播覆盖度,牢牢掌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话语权,将新媒体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
关键词:网络时代;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话语传播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话语是“一套在一定的历史时空规限下相互联系的思想,它嵌在文本、言词和各种践行之中,关涉寻找、生产和证实‘真理’的各种程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效果如何,关系着中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败得失。基于此,本文从教学语言的视角,试图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的生成、传播的探析,探索强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果的路径。
2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语境
2.1 话语输出形式多样化
全媒体时代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媒体融合发展,不同媒介在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下,不断实现内容、终端等方面的融合,进而实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输出形式的更新。受全媒体时代产生的立体的、动态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改进教育方式,逐渐改变控制式、单一式的教育模式,尝试将传统授课模式和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具生活化、时代性的特征,丰富和创新话语的输出形式,充分利用、发展和更新话语输出技术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全覆盖式的话语输出。全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大学生对微博、微信等新型融合终端的依赖性逐渐增强,涌现出一定规模和范围的交往圈,为话语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输出形式进一步完善,并逐渐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格局。
2.2 能力性目标
就是要重点围绕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教学。中学思政课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除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一般性的教育教学目标外,还有其独特性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学思政课要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授给大学生,使之成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动指南,进而成为他们最核心的素养与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既是他们成长成才的根本素养,也是他们成人过程中各种能力培养的核心。
2.3 话语实效性
全媒体时代使一个更具隐匿性、更加平等的交互式交往方式成为主流,人们摆脱现实身份的束缚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同时,全媒体时代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任何人在网络上发表的观点和看法都可以向公众展示。据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中学学生的言论内容,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且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进行监督。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言论、观点进行统计和监测,我们可以随时发现中学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充分掌握学生对当前思政工作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对话语的成效有更加全面的把握,并且能针对学生意见及时进行调整,解决目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话语的实践实效,使全媒体化作促进社会发展、加强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研究的有效武器。
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路径
3.1 理论语言向生活语言的转换
目前,中学思政课所用教材均系“马工程”重点教材,如何将教材表述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通过课堂教学“入脑”,被学生接受,就成为中学思政课教学的首要问题。这要求中学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以教材体系为基础和依据,将教材语言转换为预设教学语言或教案语言,再将教案语言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教师语言。例如,讲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时,要求教师语言要在学理上、思想上深刻,讲清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之间双向互动、有机统一的逻辑进程;同时要真正回归生活本质,使大学生在生活的世界中觉解马克思主义内核、重构马克思主义信仰之维,从而使教学语言在向学生传达预设教学目标的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实现教学中生成的新目标。
3.2 面向现实,优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一方面,要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枯燥、难懂的理论转变为更加通俗化的话语,对理论内容进行生活化解读。 我们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为符合中学学生交流、阅读和接受习惯的内容,用学生听得懂、能明白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解读抽象的政治理论。 如由国内多家漫画公司联合打造的国漫《领风者》,就以动画片的形式介绍了马克思从青年到老年的事迹,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比以往更为广泛的传播。 思政工作者可以借鉴这种形式,从传统文化中继承生动话语,在学校开展拍好“红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等活动,以此来增强高话语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特征,结合社会发展形势,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使话语内容面向现实社会,不断从社会实践中提炼新鲜话语,逐渐贴近社会、贴近事实,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拉近师生关系,提升话语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话语对学生的吸引力。
3.3 组织实践教学,创造美好生活
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学生的实践,创造美好的生活。因此,我在教学中也会给同学们布置一些生活实践课题,让同学们去践行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现状。比如,“我为集体做好事”实践活动中,我会请同学们在班里建言献策,为优化班级氛围,创造温馨课堂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然后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按照建议去执行操作。有的同学提出每日一话活动,按照座次每天有一名同学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下一句话,用这句话鼓舞班级同学们的热情和信心。比如,“我来爱护校园”实践活动,老师组织同学们去校园里做好事,清理楼道窗台上的垃圾,清扫花池花坛,为校园草木浇水灌溉,或者给家庭经济困难、有残疾的同学提供一点小帮助等等。在周末、在暑假,我也会布置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大家为了生活去做积极的改变。围绕实践活动的开展成果,我还会让同学们做实践活动报告,或者用视频、照片记录活动内容,形成实践教学资料,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
4 结束语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中学思政课教学语言的生成与传播是否有效。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使用,如何更好地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开展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更好地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能,还需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利霞.加强师生对话,和谐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教师,2017(22):117.
[2] 范婕. 初中思想品德课对话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3] 姬瑞雪.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互动有效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
[4] 王立娟.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5] 高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结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03):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