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遂成
湖北省老河口市孟楼镇毕庄小学 441809
作文教学是家长、教师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但熟悉和关心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家长们都知道,很多小学生最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很多老师也认为作文难教。针对这种情况,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得更新教学理念,其次要明确作文的途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再者就是精心地备课,指导学生把写作素材、灵感流畅地表达出来。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话”“习作”目标设定方面,特强调了情感、态度方而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第一学段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并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怎样把这些目标逐一落实呢?我从一节公开课上受到了如下启发:
一、备课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1、一定要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真正去感受。
作文教学片段示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游戏,游戏名称就叫“左手和右手”。师:请你们伸出双手来,你认为,左手和右手,哪只手最能干,帮你做的事最多,就把它高高举起,另一只就放在身后。(大多数学生都举右手。)师:下面开始游戏第一个环节。(出示两幅简笔画。)这里有两幅简笔画,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幅,用你最能干的那只手,在两分钟之内把它画下来。你可以借助尺子、圆规等工具来画,但记住:从现在开始,另一只手不能帮忙。师:宣布“开始”。学生第一次画图。(愁眉苦脸,咬着牙的、用下巴抵住纸张等作各种状态。)师:下面我们进行游戏的第二环节,再一次画刚才的图,不过这次允许你用另一只手来帮忙,也可以借助工具,两分钟之内完成。师:宣布“开始”。学生第二次画图。(眉开眼笑,画得畅快,得心应手。)师:比较你画的两幅图,你认为那一幅画的比较好?生一致认为第二次画最得好。师:你第一次画的时候什么感觉?第二次什么感觉呢?(生纷纷举手发表感言。)师小结:第一次画画,因为没有左手的帮忙,尺子按不住,圆也画不好,第二次画画,因为有了左手的帮忙,画的容易些,画的质量也提高了。可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是多么重要!
2、趁热打铁,先说后写,理清写作思路。
赞可夫说得好:“只要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这节作文课从游戏开始,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产生表达的冲动与激情,使写作尽快进入“状态”,焕发了创新的欲望和热情。
二、备课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意义
1、拓展延伸,深化生活
教师在引出“合作”的话题后,逐步将教学引向深入。由“合作”这个话题,你会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课文?学生自然会立即想到《生命桥》、《蚁国英雄》这些课文。
教师适时点拨,面对危险和死亡时,大家互相合作,就能化险为夷,获得生的希望,可见合作是多么重要啊!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有合作,你看到过或者经历过哪些合作成功的事例?学生就又开始畅所欲谈,身边合作的事例,如跳绳、拔河、文明班级评比等等自然而然的浮现在了脑海中。他们有话可谈,有事可讲,这比教师天花乱坠的讲解实用的多,也有效的多。
咱们还可以继续延伸,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合作。当事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发展时,就需要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齐心协力。那就称得上是大合作了。结合这几年我们国家发生的一些大事,你来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大合作。学生可能会谈到了神舟六号发射成功、2008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中国健儿取得的成绩、2008 汶川地震、1998 年抗洪救灾、2008 年的大雪灾、2003 年抗击“非典”、新冠疫情等等。
2、揭示习作,明确任务
一个小小的游戏,就可以让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大合作有大成就,小合作有小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成就。”的道理。今天我们就尝试着把做的游戏和从中感悟到的东西用文字写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习作的内容。
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一切具有无尽的教育价值,教学的重要使命就是让学生的心灵直接面对生活世界,在“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中产生有意义的问题,在探究问题中产生自己的观念。杜威也曾指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同样“左手和右手”的游戏引出“合作”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只要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对作文内容的讨论,使学生形成主体性人格,把作文与做人结合起来。
三、备作文教学训练的渠道
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写作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说:“文章就是例子。”小学课本中所选的教材都是经过锤炼的课文,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要加以开发与利用,从而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习作与阅读的双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那么,这篇作文该怎么写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五年级学过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作者为了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是怎样表达的?先写现象、启示、事例、点明中心。我们可以模仿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来写,也可以创新。写作时还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还需要给文章一拟个好的题目。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后,滚滚才思便会涌来,如拟题就十分丰富,《难忘的一节课》、《左手和右手的启示》、《“左手”+“右手”=成功》……
亲身经历对学生来手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有阅历必然就“动于中,发而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有较深的感悟。此时教师给予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学生有感而发,有情而悟,学生作文就“言之有物”了。
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自由,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是对先进文化的追求。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世界,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并将思考所得写下来,就形成了生活随笔。长此以往的坚持,学生的写作习惯便会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