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泳涛 郭丽珍 廖新东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致爱学校 510145
摘 要:《培智类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以生活为核心的培育理念,目标是让培智生回归社会,做社会人。荔湾区致爱学校以学生发展的共性为基准,尝试着把三大一般性课程(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统整为区域特色课程——主题课课程,以课程再造推动教改,实现“以生为本”的育人目标,培养有生活能力,能回归社会的人。荔湾区致爱学校的自闭症学生约占总数的51.28%,这些孩子虽然刻板、语言匮乏,不乐于沟通,但是他们对色彩、声音、动作等视觉刺激是非常灵敏的,影像绘本的“色彩斑斓多变”“情景对话性强”“行为动作趣味性强”“视觉提示性强”等特点能有效吸引他们的眼球,帮助孩子实现自主模仿,收获认知。让影像绘本为主要的教学媒介,开发主题性的影像绘本特色课程素材,抓准影像绘本“知(知识)、形(形象)、音(音律)、动(动态)”多元融合发展的特点,构建培智学校主题课常态教学模式,提升培智学校主题课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自闭症儿童以生活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养成是现实可行的。研究者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范式,运用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数据,提炼了适合于培智类学校主题课的核心教学策略——赏、仿、听、画、唱、演,有效挖掘自闭症学生言语学习的潜能,带动他们的语言沟通智能,促进人际交往智能,推动自闭症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关键词:影像绘本 自闭症 语言智能 教学策略
1 背景
1.1基于对影像绘本作为主要教学媒介可研性的论证
绘本,也称Picture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具有语言简洁、图画形象、故事生动等特点。与一般图书相比,以读图为主的绘本阅读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对儿童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影像绘本由单图与多图阅读素材组合而成,将动态、声音、情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情节性、有趣味性的动画阅读素材。影像绘本具有“色彩斑斓多变”“情景对话性强”“行为动作趣味性强”“视觉提示性强”等特点,能帮助自闭症孩子自主模仿,从而收获认知。将影像绘本作为主要教学媒介的课堂教学策略,对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智能”“技能”,以及三大领域的‘衣食住行’绘本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1.2基于构建主题式多元智能融合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依托学校区域特色进行“衣、食、住、行”主题式多元化融合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影像绘本教学媒介“知(知识)、形(形象)、音(音律)、动(动态)”多元融合发展的特点,构建主题课以“赏、仿、听、画、唱、演”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从而挖掘自闭症学生言语学习的潜能,培养自闭症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对美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提升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为目的,提升其语言沟通智能,促进其人际交往智能,来推动自闭症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最终使其回归社会,适应社会需求。
1.3 以自闭症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为衡量评估杠杆
遵循“综合评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反馈——调整计划——实施调整——综合评估”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教学策略,实行“一人一案一策略”,给每一个孩子设置适合的影像绘本素材,创建“以发展生活技能为核心,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以熏陶美而育德为宗旨,以多元融合为策略”的创新型主题课程。
1.4基于培智类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与主题课程统整的研究
《培智类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作出了准确的界定和表述,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课标按门类制定,下设10大学科领域,规定每门课程的性质、目标、标准、理念、设计思路及目标和内容。课标是教材、教学策略和成效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灵魂。如何把各学科的知识点有机整合,形成创新型的课程?这需要“多元智能”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引领。多元智能的语言、逻辑、空间、运动、音乐、探索、人际、内省八大智能领域正好一一对应新的课程体系。以影像绘本为主题课程教学媒介,架构“赏、仿、听、画、唱、演”的主题课课堂教学模式,培养自闭症学生的认知、智能、技能,凸显了课标中“以生活为核心”的理念。
2 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自闭症儿童表征凸显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刻板重复、感知觉异常等症状,却对色彩有着独特的敏锐性,对绘画,有故事情节的动漫、动画等美术作品极为感兴趣。荔湾区致爱学校在读学生80人(不含送教上门及休学学生),其中医学鉴定为自闭症的学生43人,占在读生总数的53%,分布在基础教育的1-9年级,学生年龄跨度为6岁至16岁之间。依据学生在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院进行韦氏智力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学生智力集中在3岁至10岁间,大部分学生尤为喜爱动画片、动漫电影等影像绘本,影像绘本中“色彩斑斓多变”“情景对话性强”“行为动作趣味性强”“视觉提示性强”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特质和需求。
研究第一阶段,我们在原始教学班中依照:①查看学生的初始医疗鉴定;②观察与评估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③分析父母的学历,家庭经济能力,教育理念,生养背景等;④借用双溪课程评量表的评估作为IEP起点参考值的甄选条件。确定了六个自闭症学生作为第一批实验组的个案跟踪研究对象:一年级峰,三年级小曦,四年级阿良,六年级贤贤,七年级吕杰杰,九年级昊仔。接下来研究的中、后期,研究对象将涵盖全校在读的所以自闭症学生。本文主要以个案峰为例证进行论述。
2.2为研究对象拟订IEP目标
确定了首批研究对象后,课题组组织了家长、教师、学生三方研判会,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细化长期目标和学期目标,为每个研究对象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全面评估研究对象的言语沟通、认知、社会技能三大领域发展水平,做到一人一案一策略。
2.3研究方法
研究者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范式,运用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2.3.1 资料分析法
资料分析法,是为了获得某项成果或进行下一步调查研究,利用现有资料,分析利用以扩展研究深度广度的研究方法。为提高本次研究的效率与效度,降低研究成本,我们采取资料分析法对个案进行基础资料、信息的收集,结合双溪量化的评估工具进行分析,为IEP的目标设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向。
2.3.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在本研究的过程中,根据IEP拟定的目标,在自然状态中有计划地观察个案,将收集与记录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到个案的发展规律,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有力的依据。
2.3.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和策略,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可预见性和可干预性是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本研究中,运用了IEP策略,先预设教育目标,再结合“ABA”的回合式操作实验法达到预期成果。
3 研究过程
本研究以一年级峰(男,7岁)的个案为例进行论证。
3.1前期态势分析
峰的认知、感知、模仿等发展领域均表现出明显的发育迟滞,除了无意识地喊“妈妈”和发出几个奇怪的音外,几乎无言语沟通行为,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习惯采用非言语的沟通方式,兴趣狭窄,行为异常。不愿接触陌生的人和事,抵触时会歇斯底里地长时间哭闹,喜欢拍手,喜欢一个人独坐一边,对一些物体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注意力过于分散,记忆力十分薄弱,语言理解能力较差,无法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基本与人无目光对视,依恋关系缺乏。基于以上发展特征,为峰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如下表所示)。
.png)
3.2素材使用态势分析
分别以“衣”作为主题,嵌入影像绘本《穿上衣》《认识衣服的各部分名称》《少数民族风俗及传统节日》;以“食”作为主题,嵌入影像绘本了《认识煎堆》。将“研究对象的达成度”划分四个等级:A非常感兴趣、B感兴趣、C一般、D不感兴趣;“使用是否得值”分为有作用和无作用(如下表所示)。
《荔湾区致爱学校主题课教学素材使用成效跟踪表》
.png)
从对素材使用的跟踪与态势分析,可以得出学生正向发展的结论。个案多元智能得以发展,尤其凸显为语言、音乐、自然、人际方面的进步(如下表所示)。
《荔湾区致爱学校主题课教学素材使用成效分析表》
.png)
4 研究结果
个案峰的综合评估结论如图1所示:经过实验训练,其尖叫次数明显减少,频率间隔时间加长,能够开始感受并领悟教师的动作、神情及语言,开始尝试接受教师的安抚,并听从和执行指令。对绘本中人物声音以及图像的感知初步生成,其乐于通过模仿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可见,影像绘本作为教学媒介的课堂教学策略的使用,使得峰的社交智能、沟通智能和认知智能都有了稳步的提升。
其他研究对象的跟踪结果如右表所示:自闭症学生的社交智能,沟通智能和认知智能都呈现正向发展,且正向发展率达到97.5%,其中仅有2.5%的学生策略使用无效。印证了主题课堂引入影响绘本作为教学媒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自闭症孩子的语言沟通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从而推动其多元智能发展。
5 反思
经过实验探索,本研究提炼的以影像绘本作为载体的“赏、仿、听、画、唱、演”的主题课教学策略优化了培智类学校主题课教学效度,初步构建了相适应的培智学校主题课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辐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影像绘本的语音、动作、色彩的听视觉优势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在主题教学和统整活动中浸入“赏、仿、听、画、唱、演”教学策略,充分挖掘自闭症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自闭症学生阅读的兴趣,对美的感受力,逐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其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语言沟通智能的发展,推进学生交往智能的提升。帮助自闭症学生实现以生活为核心的多元智能融合发展,培养自闭症学生乐于观察、乐于动脑、乐于表达、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学习素养,最终,使其回归社会,适应社会需求。
表4 荔湾区致爱学校主题课教学素材使用得值率一览
.png)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6—2030 年)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4〕1号
【2】《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 北京日报出版 2018.06 ISBN 978-5477-2862-8
【3】Linda Campbell/BruceCampbell/Dee Dickinson著《多元智能教育学的策略》(第三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6 ISBN 9--51-226-7
【4】 [美]霍华德·加纳德著《多元智能新视野》浙江人民出版202017.4 ISBN-978-7-213-07936-8
【5】 Julie Knapp Caroline Turnbull著 《ABA应用行为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ISBN 978-7-117-24307-0
【6】郭延庆著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 华夏出版社 2012.3(2018.7重印) ISBN 978-7-5080-5809-2
【7】裴虹著 《自闭症问题行为干预》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10 ISBN 978-7-309-12552-8
【8】(美) Rop Leaf&John McEachin 主编 《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华夏出版社 200.5(2018.9重印)ISBN 978-7-5080-4757-7
【9】(美)玛丽·巴伯拉/特蕾西·拉斯穆森著《语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 华夏出版社 2013.1(2018年重印)ISBN 978-7-508/0-7216-6
【10】美) Gary B.Mesibov/Vioria Shea/Eric Schopler 编 《孤独症和相关沟通障碍儿童治疗与教育》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2014.4(201.5重印)ISBN 978-7-5080-8066-6)
【11】 李芳 李丹主编 《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11 ISBN 978-7-301-29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