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吴传奎 陈 梅
[导读] 科学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吴传奎   陈  梅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大寨镇海口学校,云南  昭通   654604

        摘 要:科学是学生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开始关注学科教育的现状。把创造性教育战略引入科学教育,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战略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和实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本文以小学科学为分析对象,旨在了解科学教育实验中的实验设计的重要依据和方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
        
        小学科学教学是近些年出现的学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学习知识。但传统教学思想对其产生了影响,导致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活动成为一种形式。观察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由于经费缺乏、认识不够等方法的因素影响。导致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活动的开展困难重重,效率低下。家伙是对观察实验的依据、方法和实施有着主观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下面笔者对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设计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一、观察实验在小学生科学认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以事实为基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想要进入到认知的过程红,需要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什么,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科学认识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观察和实验,从客观事实到科学事实。第二阶段是从科学事实到科学知识,这是一种逻辑方法;第三阶段是从科学到科学理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运用更为复杂的逻辑思维方法,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科学理论进行逻辑建构,形成一个普遍的、结构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下一阶段是科学理论的应用,可以是实现其解释和预测功能,也可以是通过技术手段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产品。根据著名的科学革命理论,科学理论的应用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矛盾的积累产生了新的科学认识,新的理论取代了旧的认识。这是一个永远持续的循环过程。因此,人类科学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客观事实、科学事实、科学认识、科学理论、科学应用、新科学认识、新科学理论。
二、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设计观察实验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弱,同时对生活的认知和基础知识也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进行观察实验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观测实验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师应在设计过程中做好观察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和感觉系统。教师在设计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性选择性,激发学生对观察实验的欲望和兴趣,达到学习和探索的目的。观察实验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感性特点进行的。因此,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放大法是将观察到的实验对象有效放大,使学生能清晰地感受到物体的结构特征。第二,转变方法。主要是把观察对象由不清楚变为清晰。第三,比较法。为了使判断更准确,学生必须进行比较实验。


三、遵循因果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普遍联系中前进和发展的,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因果关系。因此,在遵循因果关系的前提下进行观察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关键。观察实验是为了遵循因果关系而设计的。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总结,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现、科学的推理,从而论证理论知识的合理性。在遵循因果关系的前提下,观测实验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求同存异、比较效果和判断变化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植物的一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事先不知道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种植蔬菜植物的种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变化,使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产生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PPT制作或动画展示植物的进化过程,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观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根茎的不同形态和功能,以及实验植物的授粉方式。
四、设计一个观察实验来证明因果关系
        科学教科书中有许多科学理论。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科学观察实验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验证,而不是理论发现。因果检验是理论检验中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事物有因果关系,也可以推断。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经常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两种观察性实验设计方法来确定因果关系。归纳法从实验和观察入手,对结果进行总结。演绎法从结论出发,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结论。因此,在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以一般科学理论为依据,确保观察实验的痕迹能够被跟踪,以保证实验的正确性。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来确认因果关系,不仅可以证实教材中的科学理论,而且可以进一步学习科学理论,保证实验观察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得出磁铁吸引铁的科学结论。科学学科要求学生在实验探索中理解科学理论,发展自己的个性。观察实验是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总结和分析自己的过程。在观察实验中,学生能够密切观察实验中的每一个变化,不断推翻论证,不断总结、确认因果关系,理解科学理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观察实验在小学生科学认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设计观察实验;遵循因果关系;设计一个观察实验来证明因果关系等策略。小学的科学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是国家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新鲜事物接受能力的体现,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科学课程教学是必不可少。本文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在今后的工作只中笔者会不断的完善教学方面的不足,从而提升科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季海燕.浅析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62.
        [2] 吴桂春.论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才智,2019(25):53.
        [3] 杨先通,韩慧,王娟,郭明,王强.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3):90-95.
        [4] 叶宝生.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12):68-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