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黎
安徽省淮北市古城路小学 安徽 淮北235000
摘要:在新时期的教学环境下,不仅对于学生智育教育重视度提升,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教学也越来越看重,因为要想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必须在智育和德育两个方面共同实现进步。因此,小学道德和发展教育又优化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措施,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思想情操和法律意识的人才做好基础教育铺垫。本文就此展开探讨,立足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分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引言
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是指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够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同时也是对于社会进步能够做出个人贡献的一种素养和品格。因此,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核心素养的累积教育,能够从日常潜移默化的课程渗透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成为具有全方面发展能力的人才,也是我国坚持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
一、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意义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核心素养考察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识方面的衡量,只有具备的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强烈的法制思维的学生,才能够满足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1]。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思想意识都不是很完善和成熟,因而在面对一些来自社会的信息时,很难进行辨别,以至于容易被外界所误导。因此,加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习的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从而加强对于不良思想的辨别和抵抗能力。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实质上也是从道德标准和法律意识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的,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课堂的理论教学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成为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
二、提升道德和法治课堂核心素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一)灵活应用教学素材理论,重视核心素养培育价值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教材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因为教材中的知识都是经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设置,在教学安排和教学进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能够整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取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认识,能够按照教材的理论来规范自身的言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核心素养价值的人。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的好习惯”这个单元的内容时,课本分别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教学,包括生活整洁、生活的精神面貌、做事干脆和认真等,能够全方面要求学生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对于自身素养的提升,从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进行优化。
(二)课堂教学指导生活实践,强化学生道德认知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现实实践进行紧密地结合,能够在正确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更好地认知这些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只有将课堂知识迁移到实践中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在实践中获得道德荣誉感,从而更加愿意主动地投入到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而不是在学习中“纸上谈兵”,却难以收获相应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我们在公共场所”一个单元时,教师应该根据课本的知识点,对于公物的爱护、不乱扔垃圾、按照秩序排队和不大声喧哗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一一对照,然后审视自身的行为,及时改正缺乏道德的行为,不断强化对于道德素养的认知,从而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成为具备思想道德的好公民、好学生[2]。
(三)借助网络搜集教学案例,增强学生法治知识理解
在学习法治相关的知识点时,由于课本上都是给学生进行条理化的教学,相应的法律教学案例比较少,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就可以借助技术的便利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来收集一些适用于小学课堂的真实法治案例。能够通过案例的分析充分渗透理论教学,让学生能够结合理论和案例产生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于法治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一课中,让学生能够根据社会中的法律事件感受法治社会对于我们的保障,能够通过不同的案例分析中获知不同法律所维护的司法范围等。学生能够建立起强烈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形成知法守法的素养。
(四)课堂设置道德话题讨论,建立小组进行分析探究
为了进一步活跃道德和法治教学课堂,以及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有价值的话题讨论,让学生们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能够从核心素养意识和思维的碰撞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学习“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时,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是怎么样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和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课余时间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自我约束意识。像这样的话题讨论能够很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一些不正确认知以及不好的言行,从而有效促使自身学科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能够将教学理论转化为学生行为实践的重要一环。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培育目标,并且能够优化教学策略,给学生带来真正有效的道德和法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淑禅.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启迪与智慧:上, 2020(7):12-12.
[2]王郧军.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9, 000(00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