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陈立荣
[导读]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
        陈立荣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一小A区 ,重庆 408400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变化,各种教学模式如久旱逢甘露的大地一样逐渐露出了嫩绿的新芽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壮大,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由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拥有的众多优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小学阶段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合作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合作探究,是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其中沟通互助必不可少。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变单一教授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把课堂的真正主体归还于学生。
1 培养合作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将合作学习模式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增强交流互动,培养深厚的友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1.2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将合作学习模式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另外,合作学习模式不但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而且还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现状
2.1 合作教学应用较少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还不强烈,一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有注意对学生这些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教师过于注重技巧教学,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也是现在很多小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根本原因。虽然在短期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可以取得高分,但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会感觉到学习困难,教师也无法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点对点教育,学生如若不会合作学习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还有,现在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办法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过多的沟通,甚至有些教师一味的推崇赶进度,这也就导致合作教学应用较少,学生无法掌握基础的学习能力。
2.2 合作教学模式不多
        合作教学并非简单的让学生组团探讨,而是需要让学生在基于某一个问题上进行有目的的合作讨论。现在有这语文教师会采纳合作教学模式,但是教学方法过少,每次都是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就结束了,学生没有办法从中获得实际的收益。另外,没有规划的合作教学模式虽然会让学生感觉到有趣,但是也有些学生不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最终没有结果输出,甚至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完全与学习无关,这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效率。小组划分的模式和合理性教师也没有进行仔细研究,班级合作讨论学习逐步出现了一种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学生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现象,每次讨论自己的意见也都没有得到鼓励和支持,这会让这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加深,甚至到最后不愿意学习语文。


3 如何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
3.1 巧妙优化小组结构
        在学生群体中实行合作式教学的首要就是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往往以小组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小组怎样组合搭配才能使每个人的长处得到展现,短板得到提升,小组内成员都各自获得收获和成长,实现小组的最优解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思考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因为生活里喜欢跟谁玩而去跟同学组成小组,但各自在学习上的优势和短处却没有进行合理的组合,出来的学习效果不一定会理想,所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不是一个理智的选择,让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实现小组组合时学习效果最佳才是应该进行的小组组成方法。例如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布置“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进行文章的朗读并且在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再分别派人发表感想”,这一任务中包含了许多信息,小组划分就应该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将学生进行组合。然后让组内声音洪亮圆润的学生来进行课文朗读;让内向却细腻的同学总结大家讨论后的阅读感想;最后让胆儿大外向的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并对不同分工的同学做出不同的鼓励。
3.2 创建合作式学习情境,激发合作式学习兴趣
        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都要进行良好的配合合作,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的学习。在教学环境上,教师要根据课堂知识特点,科学合理的创建合作式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合作式语文课堂中既能学习语文知识也能体验合作式学习的乐趣、并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我要的是葫芦》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将合作式学习情境合理的应用在课文的讲述中。首先,在正式开始分析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布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预习,完成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前就进入合作式学习的状态中。其次,在课文讲解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将课文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说一说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收获的知识,在良好的氛围下进入合作式学习的课堂情境中。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合理调整安排所讲内容将学生的疑问穿插进课堂内容中,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朗读文章、分析内容。在共同进行文章内容和问题的探讨中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3 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培养合作式学习能力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角色的教师在教授课堂内容时要注意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统一,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不同角度为学生讲解文章中的重难点、思想情感等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语文知识、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古诗《村居》时,结合古诗的内容,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诗的内容更好的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村居”古诗问题时进行有关的角色扮演,通过情境表演古诗的情境表演得以更加深入的理解诗的内容,找到问题答案。在这首诗中,学生通过扮演散学归来的儿童在草长莺飞的春天里三五成群的结伴去放风筝这一内容来体会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随后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在课堂内容结束后,再根据同类对比法将和这首古诗难易程度相同,侧重点相似的文章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在进行同类别的内容探究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分析能力、积累文学知识的目的,积少成多慢慢的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
4 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采纳科学的教育手段,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讨论中得到提升,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华.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7).
        [2]王宪周.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35):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