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杨子燕
[导读] 不得不提的是,在教学改革开始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音乐学科不仅得到了学校、师生的重视,其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
        杨子燕
        百色市田林县第三小学
        摘要:不得不提的是,在教学改革开始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音乐学科不仅得到了学校、师生的重视,其在众多学科中的地位也有所提升。而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提高音乐水平和审美等能力都起到了巨大作用。除此之外,合唱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合唱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合唱中,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综合且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素质教学的不断推行下,人们对于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作为义务教育时期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的教学方式也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合唱教学作为音乐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方式,一直以来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合唱兴趣不高、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作用。因此,为了能让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我们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优化调整合唱教学的模式、内容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
        当前,社会各界对学生的音乐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从而使学生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究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如今,我国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很多音乐教师并不乐意教授学生歌曲合唱,歌曲合唱对教师的音乐功底有着很高的要求,再加上小学对于音乐学习不够重视,导致许多非音乐专业的教师在承担着音乐教学。这类音乐教师受到的音乐培训甚少,因而很难担当合唱教学的重任。其次,音乐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向学生传授具体的音乐技法,这些教师的音乐专业平较弱,无法从专业角度来评判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难以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严格指导。如此也导致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偏低,促使学生无法潜心进行歌曲合唱练习,甚至对音乐产生排斥心理。最后,歌曲合唱脱离了单人演唱中个体发声的形式,使得部分学生持有滥竽充数的心理,从而荒废音乐练习。这种学习态度极大地阻碍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融合多媒体技术,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在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之下,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进教学课堂,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科学、智能。因此,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改善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更加立体化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音乐内容,为学生准备与之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去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得以提高。
        (二)丰富教学内容
        不同主题、不同曲风的歌曲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歌曲主题与曲风多样化容易引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因此,教师在合唱歌曲的选择上应该多样化,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小学音乐教学不管是教学顺序、还是教学活动等都应该以创新为基本原则,从而使得课堂变得丰富且有效率。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采纳学生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认为自己施行的教学方法是绝对正确的,因此会给予学生较大的压力,教师在不断催促学生练习自己所教的音乐技巧时只注重各种音乐知识点的考查,而忽略了学生内心对于音乐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尤为注意。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具有不同音质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小组,然后让小组内部进行自我训练,在合唱的演练过程中,这些小组内部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分歧,教师可以从他们的分歧入手来平衡各个小组的演唱,为班级合唱做好铺垫。在小组进行演唱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督促他们练习合唱技法,要询问学生的意见,针对他们对音乐教材的疑惑之处进行指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教师要调查学生对歌曲合唱的态度,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音乐合唱观,提高他们对歌曲合唱的感情,帮助他们在合唱过程中完美地发挥自身的水平。教师也可以利用《感恩的心》等歌曲来进行合唱比赛,在一个小组进行合唱的时候,剩余小组要做评判者,在互相评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音乐合唱的感受,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练习歌曲合唱。
        (四)培养学生的合唱积极性
        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科学且有趣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合唱真实的魅力,并且在合唱的练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歌唱能力,从而让音乐合唱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将音乐素养提升。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先让学生单独演唱,再开始合唱的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合唱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五)建立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小学生大多天性活泼,他们执着于有趣的事物,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趣味,如此可以促使他们投入音乐合唱的练习,进而在歌曲合唱的技法上有更大的进步。教师可以先挑选一些难度较小、适于合唱的歌曲供学生练习。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例,这首歌曲音律和谐,悦耳动听,小学生大多熟知,如果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合唱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突破常规合唱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击鼓传花的音乐就可以使用《让我们荡起双桨》。当音乐声响起,这6位代表就要开始传递手中的花,当音乐停止,花落在哪位代表的手里,就需要哪一个小组接着歌曲停止的位置来继续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合唱,在游戏中获胜的心态就成了他们的动力,这份动力需要他们对这首歌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也需要他们掌握合唱技巧。小学生大多好胜心强,游戏可以倒逼他们去熟悉《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合唱,去重点复习教师教过的合唱知识,而这也是教师之所以以游戏形式进行授课的目的。在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合唱教学中体验到快乐,从而激发他们进行合唱学习的热情,最终促使他们的合唱能力得到提高。
结束语
        总的来说,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们一定不能墨守成规,要具备探索和创新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去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通过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模式以及提高自身素养等多个方面来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小学音乐素质化教学、质量化教学,进而让整体的音乐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74-75.
        [2]高玮.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20(01):162+164.
        [3]王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黄河之声,2019(11):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