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明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界河镇赵辛街小学
摘要:音乐可以调节疲惫、抑郁,能够对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听到舒缓的音乐时,可以突然释放疲劳,心情恢复平静。因此,音乐教育直接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主要讨论小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小学心理问题的原因。探讨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通过音乐教学对小学生的自信心,创新能力,以及多个方面全面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心理健康;影响
引言:
近年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有将近15%的小学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首先就是学习方面的问题,其次,由于不良行为和性格导致的心理问题,再次是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就比较差,最后,没有可以排解心理问题的途径。15%的小学生都存在新的问题,这个数据相当惊人,也引发了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多方面的关注,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进行解决,成为最棘手的问题,音乐教学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学生必须有机地融入个人教育和活动。音乐有心理治疗效果,美妙的旋律,调节神经,产生一种快乐的感觉。因此,音乐教育直接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现状及分析
(一)家庭教育方面
许多父母出于个人原因,经常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让孩子们害怕犯错和面对他人,导致很多的孩子害羞,害怕出错,有些父母因为工作而把孩子留给祖辈们照顾,而隔代教育只能满足于生活和物质上的东西,而且往往在心理上被忽视。结果表明,他们缺乏自信、自主、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校教育方面
在许多学校,音乐课被认为是一个副科,因为应试教育不好,也因此音乐一直不被重视,音乐课经常被其他的科目所占用,从而减少学生的音乐教育。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这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社会教育方面
在当今社会,尽管我们谈论高等素质教育,但人们认为学校的好坏都是根据学校的成绩来确定的,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不重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使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都被语数外等其他的科目所占据,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因此没有时间顾及和参与音乐等相关教育活动,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沟通时间较少,因此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健康心理的影响
音乐教育反映了艺术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激情和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现在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中培养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事实上,音乐教学在学生心理学中的心理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形成对生活和世界的正确看法
小学生活的经验和知识并不丰富。因此,它仍处于教育的早期阶段,向学生展示世界的生活和前景。
在音乐教育、知识和拥有美妙音乐作品方面,它将促进人们的情感,促进对世界生活和前景的正确理解。例如,通过聆听和赞美莫扎特对春天的渴望,学生们听到了这首歌清晰而快乐的心情,他们对音乐、春天和生活有积极和乐观的感觉,所以给他们传递了生活和世界有一个光明的未来[1]。
(二)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是整个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驱动力。音乐创作有其独特而强大的特点。在音乐教科书中,每个单元都包括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每个获得额外的音乐活动体验[2]。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在许多情况下,音乐课是一种集体活动,如一起唱歌、和声、合唱、歌舞表演等,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集体合作精神。在音乐教育中,不仅在音乐课上,不能忽视集体合作精神的发展。例如,参加学校唱诗班比赛或课外采风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
正如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自信能够促使小学阶段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音乐课程的内容是不同的,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艺术活动促进兴趣、情感和提供良好的教育。然而,一些学生不了解自己,缺乏自信心,他们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建立信心,鼓励他们的主动性,看看他们能做些什么。这是音乐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热情,将学生的优点放大,诚实地接受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一个充分发展的机会,给每个学生最大的信任[3]。
(五)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创造力。音乐是在创作、表演和多媒体教学的背景下进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创意表演主要是为了使用字母,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中,主题是放牧,需要学习《老水牛角弯弯》《放牛山歌》等歌曲,可以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们通过自由的想象来对动物有一定的认知,让学生们了解整个歌曲的内容。引导学生随着音乐的展开能把音乐和教材中具体的画面联系起来。此环节主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展示画面,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学生通过音乐和视觉产生联想,这种方法是多模态教学,让学生同时调动自己的多个感官,这是鼓励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4]。
三、结束语
简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理智力都不成熟,因此教师需要有耐心地去进行教导,在孩子的心中建立健康的心理教育,用音乐教学的方式来开展心理教学,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性格,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孟亚娜. 浅析音乐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 学园(教育科研), 2012, 000(012):96-96.
[2]沙燕.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 大众心理学, 2012(9):14-15.
[3]张春燕, 沙燕. 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促进智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7, No.82(06):69-70.
[4]袁瑗. 浅谈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青春岁月, 2011, 000(016):2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