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实践探析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林英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创新性改革
        林英
        (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十中学,河北 邢台05400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创新性改革。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创新型,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感十足的课程,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由于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使创新能力培养和信息化教学备受阻碍,教师不重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落后,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至于美术学科总体教学质量下滑严重,本文通过美术教育的具体内涵以及创新能力的分析,论述了美术信息化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希望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1]。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化;创新能力
        引言:在现代化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但关于美术信息化教学还有待进步,也体现了不足。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可以提高审美能力、思维转化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当创新能力培养和信息化教学融合在一起,必将会迸发巨大能量,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课程体验,关于如何让两者有效结合,是本文具体探讨的话题。
一、美术教育的具体内涵
        关于美术教育的定义是“视觉艺术教育”,它涵盖一切与视觉相关的作品、行为。 它寄托在美术学科中,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将美术素养发挥,从而促进人类对美的需求,健全学生健康心理。美术教育还能贯穿个人行为,增强学生对视觉的理解,提升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解读一些美术作品的内在含义[2]。
二、美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分析
        关于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分清侧重点方向,其中增强学生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应放在首位,只有将相关基础打好了,才能实现创新型素养的锻炼。教师积极开展多元化授课模式,增强活动的带入,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在良好的环境中的学习,同样也加强了交流,认同感会让学生自信心爆棚,以此满足学生的美术发展。
        其次教师也要适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术,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产生于生活,价值却远高于生活。还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跳跃,根据现实引发想象力,从而拓宽学生对美术的思考,增加视野[4]。
        另一方面是学生接受资源的能力,关于这方面是培养美术能力的关键步骤,与其他学科交流,可以丰富美术本身的性质。例如开设班会、创办黑板报等等,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美术知识,同时增强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相关的实践。
三、美术信息化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构建相关情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强创新能力,首先要以兴趣为基础,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路”有关的美术时,教师可以在网络寻找有关于路的片段,并多准备几种,以便学生观察。在为学生播放完片段以后,教师提出“同学们在画面中发现了什么现象”,学生们回答“发现了季节不同路边的景色也不同”“有的路长有的路短”等等,这时候学生还没有发现任何端倪,教师再次播放片段引导学生“景物有没有出现近大远小的情况、是不是也有近宽远窄的现象,像一条很宽的路,也会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那些学生便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发现了美术的神奇之处。教师在布置作业:画一条记忆深刻的路、或者通过想象描绘一条不同位置所看到的不同画面,学生的兴趣被激起,纷纷与同伴讨论应该如何入手这幅画的开头,在各过程中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协作,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挥巨大作用。
        再例如学习水墨画时,教师寻找一些优秀画家的古迹,让学生体验到水墨画的精彩、生动,像远近闻名的徐悲鸿便是可以效仿的对象,他画的马栩栩如生、鬼斧神工,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结合准备的水墨让学生动手创作,那么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中国水墨画的神奇之处,并发现水墨画非一日之功,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

另一方面,学生在勾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在不能按照自己预想完成的时候,就会开动大脑,实现创新能力的转化[5]。
(二)使用社交软件,优化作业的发布和交流
        在传统美术教学过程中,手法较单一且时间紧促,教师没有过多时间为学生讲解作品包含的意义,也只能围绕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美术的授课,学生更是没有机会与教师交流学业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会将已经打好的兴趣基础慢慢磨灭掉。教师可以使用社交软件,如:QQ群、微信群,和学生线上展开讨论,这样既不影响正常学习,还能巩固美术的兴趣,同时还能布置一些课后小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接触美术。
        例如:通过线上群聊发布班级课后作业,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讲解学习的章节,将重点与学生片面探讨一下,然后放在课后让学生主动了解美术知识,发现课上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因为课内的疏导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基础的学习,学生也能通过课件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创新。另外线上模式也有分享功能,学生生完成课后作业后,可以分享给教师,然后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给予指导[6]。
        例如:在学习《风景写生》这一章节时,课本中只提示了“取景构图,注意突出主体,有效组织线条疏密。”学生通过预习并不能很好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制作课件为学生提供一些意见与指导,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理解写生,布置课后作业:以写生的形式画出一张风景图(风景自选),其实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也实现了亲密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更能增加发现美的机率。
        学生在接触大自然过程中,会发现季节的变化,例如:春天万物复苏,身边一切生命都在破土而出,嫩芽的颜色也格外耀眼;夏天知了的叫声加上热风吹拂,使人闷热难耐,还有晚风带有的凉意让人觉得舒服;秋天枫叶金黄,身边的植物在掉落,同时也有盛开的菊花……
(三)利用论坛,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往往心理幼稚,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那么教师应抓住这项特点,积极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以此增加美术兴趣。在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反客为主,只要做好“计划者”“引导者”“实施者”的身份便可,不能继续使用传统评价机制,学生已经产生厌烦感了,对教学的帮助并不大,可以对学生原创的作用给予肯定,询问画中表达的感情,例如“真棒呐,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么好的点子”,以此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师也可以开设论坛,将学生的作品发布到坛中,然后邀请学生欣赏他人的作品。
        结束语:综上所述,是对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实践探析的简要论述。现阶段时代发展快速,对人才的培养也极为重视,其中美术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过如何使用多媒体发挥效益,还去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方式,文中提到了使用多媒体课件,构建相关情境、使用社交软件,优化作业的发布和交流、利用论坛,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三种。另一方面,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引路人,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受教体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者简介:林英(1984,5-),女,汉,河北邢台人,大学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花.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148-148.
        [2]原强.浅析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
        [3]毛洪贲,徐信武,沈俣.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84.
        [4]唐江凌,黄平.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45-147.
        [5]魏艳茹.探析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