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敏
湖南省宁乡市金砺小学,湖南 宁乡 410600
【摘要】音乐学科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也越来越重要。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学的进步,我们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音乐课作为初中的一门艺术课程,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爱。初中的音乐课堂能够将学生学习中的压力释放出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和促进学生美育健康发展作为当前的重要教学任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音乐有效课堂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也在提升。老师只有提升了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构建小学高效课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小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帮助小学生建立和完善自我责任意识,从而增强其自身的责任感。小学是音乐教学的关键时期,老师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用德育培养学生,能够使小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素养,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美育教育的需要
老师将立德树人用于小学音乐课堂,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审美层次和品味,从而达到音乐教育与熏陶的效果。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使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欣赏者可以通过对小学音乐的欣赏来体会到音乐中丰富的内涵以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在帮助欣赏者认识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欣赏者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开放性音乐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在良好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应当将学生音乐感受和音乐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基于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应该为学生创建自主性学习时间与空间,积极构建乐中学、学中乐、乐中长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自我愉快的体验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在教师实施音乐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为教学本位,为学生提供自主化、兴趣化的学习空间,最大化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力和想象创造能力,从而有力保证音乐课堂教与学的有效性。
(二)在教学模式上鼓励创新,师生互动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是以老师为主体,在课堂上,老师作为支配角色来支配学生学习。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这样会让学生的一些想法不能够提出,而被老师忽略,这样不利于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将立德树人理念应用于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上,使学生的想法得到重视。在立德树人的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上,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老师在此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兴趣。
(三)构建情感化音乐课堂,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性
音乐是欣赏者对音乐表象与内涵情感的学习体验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感情与音乐情感相互交互、发生共鸣的过程。这也意味着无论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音乐的专业人士,情感体验是进行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重视音乐情感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引导为主,推动学生带着情感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过程,体验音乐情感表达的内涵思想,从而使得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实现审美鉴赏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与丰富。此外,促使学生带着情感去听音乐、去学音乐,是对学生音乐兴趣的一种培养,能够保证学生兴趣化、主动化、好奇性探索音乐的真谛,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共鸣和达到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目标。
(四)增强小学音乐活动氛围
为了加强小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老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音乐教育中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都知道,音乐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美妙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在宁静的校园里唱一首轻缓的歌曲,为校园增添一分惬意。在学习劳累的时候,学生也可以通过哼唱轻缓的乐曲来放松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为了丰富学校的音乐活动,老师可以举办各种形式和各种主题的音乐会,将高雅的音乐带入校园,让学生在欣赏这些高雅的音乐的时候,能够提升自己的兴趣以及提升自己的音乐技能。
(五)构建生活化音乐课堂,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音乐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并影响生活,二者交织而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乐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已知生活经验与音乐开展深层次的碰撞与交互。生活化教学手段作为小学音乐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需要依据两个原则,才能有效发挥生活化的教学效果。第一,音乐观与生活的结合。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学,是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的音乐学科不能向职业化、专业化音乐特长课展开。而是应从“知识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主”转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的内涵,从而推动学生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第二,教法与学生生活相结合。音乐从生活开始,同时也从书本开始。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将传统单一化、封闭化的教学方法转为多元化、丰富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其情感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结: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有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老师要将新型的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上,并且在课堂上要注重师生互动。在音乐课堂上,老师要能够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
参考文献:
[1]晴隆县大厂镇大厂中学 刘慧婷. 基于小学音乐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N]. 黔西南日报,2020-09-08(007).
[2]谭智鑫.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86.
[3]浦宇.探寻音乐课堂有效教与学的方法与途径[J].北方音乐,2020(15):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