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山区学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余建国
[导读] 在新课改环境中,要求学校教学以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
        余建国
        (西岸镇中心学校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513400)
        摘要:在新课改环境中,要求学校教学以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山区学校也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当地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感知能力,认识到地理教学在社会应用的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目前山区学校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举出如何在山区学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意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学习效果。
        关键字:山区学校;地理教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进入新时代,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教学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求,面对这样的状况,更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习知识的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是广大地理教育者们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笔者在这里分享一些经验,希望对地理教学有一定帮助。
一、自主探究能力概述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理念下提出的一种学习能力,要求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感官,运用手、眼、嘴、脑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1]。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们在教育中更多以被动的形式进行学习,完成知识的延续,虽然教育成绩斐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对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有一定不利影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输,对于想象力、创造力、探究力等的培养缺乏,这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培养全方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直接导致现在科技等多方面领域落后。
二、目前山区学校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意识问题
        很多山区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在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方面缺乏意识。习惯教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没有以自己的思想感知知识,缺乏探究意识。由于缺乏山区学校对于地理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使学生不能真正地体会到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价值。
2、教师方面的问题
        作为山区学校,教师严重缺编的问题不容忽视,很多地理教师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跨学科兼任,在地理教学方面的专业性不强,业务不熟练。另外,由于山区学校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落后,所以交通不发达,教师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较少,致使对新课程概念和观念理解不到位,缺乏必要的课堂经验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依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记,教师提问学生机械化的回答答案。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做好学生在学习上的探究者和引导者,不能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对学生问题和意识的培养欠缺,致使教师出现“教死书”的现象,我国山区学校对于学生意识培养和研究仍有待加强。
3、学校方面的问题
        由于山区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拥有的资源有限,对学生所应用的教学资源及教学设备都有所欠缺,不利于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开展。另外,对于地理学科,学校并没有像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一样重视,致使地理学科开展的效率不高。学生认为地理学科枯燥,且不是考试必须科目,所以忽视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三、山区学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1、引导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地理教学要将阅读与活动相结合,并进行适当优化,便于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灵活安排。教师进行授课时,可以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通过引导式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地理知识的累积,另一方面也可以激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初中生学习技能。例如,在讲初中地理教材《东亚岛国》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了解日本的构成,日本有四大岛屿组成,并通过比较得知哪个岛屿是日本最大的岛屿,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找出相应的岛屿名称。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点击相应的地名,并讲解日本特有的“地狭人稠”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日本人口的密度”,并可以进行知识扩充,“日本人口密度与中国人口密度相比是中国人口密度的多少倍?”、“中国领土是日本领土多少倍?”等数据,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使知识感悟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当讲到日本的地形特点(如“山地丘陵多”、“火山地震频发”等)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置所在,并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带上的具体位置,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出“地壳的运动”、“火山地震带”、“板块移动”等效果,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2]。教师也可以引入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进一步认识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并不是脱离生活而存在的。此外,教师在教授初中地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要根据教授的内容制作相关教学工具,辅助课堂教学,通过言简意赅地表达和直观的图像呈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用于生活中的各项问题中。
2、加强联系,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地理课程的联系包括单元练习、综合练习、考试测评等,教师要有目的的进行各项联系,适时安排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里要注意仍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3]。进行课堂练习时可以允许学生查阅资料作为参考,便于知识的巩固。例如,在进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课后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结合《中国地图》和《中国地理填充图》绘制我国“三横五纵”铁路干线,并且标注每个铁路的名称。教师也可根据自己所在山区省份,结合实际提出问题。例如,我校所在的XX省,其中贯穿了哪条/几条铁路干线,这些铁路干线途径哪些省份/直辖市,其中经停那些重要城市等练习,不仅让学生熟记铁路干线,对我国的省份和地理地貌也有所复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通过课外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相对充裕,教师可以不必把所教授的内容都放在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延伸课堂的教学内容。而山区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学习我国特有的地理地貌。学生通过看、听、说、触摸等方式,能够加深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切的感受。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锻炼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体验中国的地势和地形、气候和季风、河流和湖泊,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知的地理知识,独立思考,大胆的抒发个人意见和看法。在学生实际体验后,可以更加了解所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地理素养。
        总结:教师在教授地理的过程中,要以教材为教学的根本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锻炼自主探究能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在学习知识的提高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玉华. 山区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7):78-78.
[2]杨付邹.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 学周刊, 2018, No.365(17):65-66.
[3]李海兰. 农村地理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4):710-710.
作者简介:余建国 1974年08月13日 性别:男。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省连州市 职务教师学历:大学本科毕业  。研究方向: 在山区学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单位所属省市: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邮编:5134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