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讨论式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童彦科
[导读] 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准备地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法
        童彦科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五中学 723204
        摘要: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准备地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法。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展开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对历史某一知识点的讨论,不但可以提高师生的工作学习效率,还可以无形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文章分析了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讨论式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教学;历史;讨论式教学法
        前言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文科学科,它包含了从古至今,各个地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和记忆历史知识。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讨论式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如何提高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教师精选讨论的内容
        在历史教材中,有些历史内容是常识性的知识,比如:某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某个时代的皇帝名号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通过看课本就可以知道的内容。因此,教师就没必要再让学生讨论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在选择讨论内容时要侧重两点,一是知识的重难点,二是历史开放性的问题。教师通过让学生对重难点,以及开放性问题的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主动梳理知识点,进而在他们背诵时,事半功倍,又能在学生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这段历史的深层次理解,进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君主集权的强化》中,虽然整个内容的时间线拉得很长,但其中的重难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及影响。于是,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君主集权强化的发展过程,以及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学生会从这两个问题中,总结出清朝建立前后事件发生的过程,以及君主集权强化后的历史影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多次表述自己的某一个观点,并且在同组人有疑问时,不断地结合课本内容,整合完善自己的观点。
        二、教师实时调控讨论的全过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当课堂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并且知识点多且杂时,教师要合理地规划学生的讨论过程。首先,教师要规定时间,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讨论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集中精神积极地讨论,而不会中途去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然后,教师要根据讨论内容,以及每个学生的实际综合情况,进行科学地分组。最后,教师要实时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如果,学生讨论方向错误,或者组内进度停滞,教师应及时出面调整【1】。
        例如,在学习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美国南美战争》中,学生需要掌握林肯在这段历史中的作用、南北战争的性质和影响、南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在学生小组讨论前,教师首先将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即学生要掌握的三方面,然后,教师分成六个小组,小组有六人,两个小组又为一大组,三个大组分别负责三部分,最后,教师再将任务在各小组内部细化。在各小组都展开讨论后,教师要来回巡视,关注各个组的讨论状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纠正。这样,学生才可以提高讨论效率,从讨论中获益。
        三、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让讨论方式多样化
        虽然,讨论教学法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教师让学生始终以一种形式展开讨论,他们会逐渐失去兴趣,不再认为自己从讨论中可以收获知识。是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以课程内容为前提,丰富学生讨论的方式,如此,既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能突出每段历史的不同。讨论的方式有多种,如:师生讨论、辩论讨论、主题讨论等。
        例如,在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时,学生需要掌握几位关键历史人物推翻秦,以及汉朝建立的过程。这节课连接上一课秦王朝的建立,大众对秦始皇的看法一直是褒贬不一的,秦统一六国,开创大运河,但也是他执行暴政,导致秦覆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开展一次辩论赛,辩题为“秦始皇的功过”,正方观点是“秦功大于过”,反方观点是“秦过大于功”,学生小组自行选择观点,课前准备好资料,一对一辩论。虽然这一节的知识点相对抽象,而且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但是,学生会因为辩论赛而积极地搜集资料,理解相关历史知识,他们也从激烈的辩论中,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记忆,并且增强了辩证思维能力。
        四、教师尊重讨论中的“不同声音”
学生讨论的过程,就是他们互相交流自己对相同知识的不同理解,在交流中取得学习和进步。因此,当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看法时,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还要让学生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2】。当然,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或者其它,而无视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同等对待每个学生。当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要辩证地看待,不可一味否定,要肯定学生有认真思考问题,并且具有质疑精神,还要巧妙地纠正学生的理论错误。例如,在《伐无道,诛暴秦》中,有的学生会认为秦始皇是功大于过的,但是有的学生会极力反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分别肯定他们的说法,并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又如,在历史人教版《洋务运动》中,这次运动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良运动,并不是资产阶级改革。当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帮助纠正和理解,避免学生长期地犯常识性错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讨论式教学法,虽然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和学习获得知识,但教师仍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容忽视。如此,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前提,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通过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进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长玲.讨论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0(10):128.
        【2】翟丽.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