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蒲家中学校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热词,核心素养是教育机制改革的产物,重点在于更深入的培养学生,从“知识”教学转变为“技能”教学,可以说,核心素养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教学更高的要求,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下文将首先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其次分析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不足,其次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现状与对策
引言:
初中历史学科更多的是给学生介绍世界以及演变过程,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历史以及其演变过程,并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总结历史和过去的基础上得以感悟和熏陶,逐渐培养其学生良好的三观和人格。
一、核心素养内涵
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广义上指的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而落实到初中历史学科中,就更加具体,分为五个方面,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爱国情怀,下面依次分析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学生分析每一段历史时,综合分析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人文、灾难等,每一段历史都是错综复杂的,要从多角度、深层次的看待一段历史。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指历史既有时间属性,也有空间属性,既要明白某一段历史的时间线,也要明白其空间地理位置。
3.史料实证:用正确的、严谨的态度去考察、去取证,正视历史,去伪存真,用可信的史料去还原真实的历史。
4.历史解释:这一点和第三点看起来相似,但内在却大不一样,史料实证是必须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去挖掘历史真相,历史解释取是在正确历史史料的基础上,允许有自己的理解、分析和看法。
5.家国情怀:研究历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人格。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学习程度不足
新课程理念在不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最好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入,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的自学程度往往不足,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也没有太多自主探究的机会,知识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二)单方面思维
通过上文的简述,可以看出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是综合性的、系统性的知识教学,追溯一段历史,往往需要分析其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而且也要分析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人文、灾难等多方面知识,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而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学中却没有这么做。
(三)教学形式不够丰富
丰富且多元的教学能有效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教学形式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文字教学,更应该有多种的教学活动,而很多时候,教师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说教,却忽略了实践活动的创设,这是一种教育缺失。
三、基于核心素养,谈初中历史教学开展的策略
(一)多维讲述,帮助学生提升认知
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是综合性的、系统性的知识教学,在教给学生一段历史时,首先要做到从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时间属性即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纪年、历史时序、朝代顺序、阶段特征等,而时间属性,则是要利用到教学工具,地图或者多媒体手段,将某一历史的地理位置标记出来,并与其他空间事物相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
其次,也要从多角度来看待一段历史,分析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人文、灾难等多方面知识,例如在教学到“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分析秦王朝的历史时,可以适当拓展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分析秦朝的地理位置(关中地带、外有几座大山形成天然屏障)、人口因素(秦人彪悍善战)、政治因素(商鞅变法、秦穆公、秦献公、秦孝公、秦始皇等多代人的努力治理)、军事因素(军功爵制度:以战功为出人头地的标准、名将辈出)等,综合分析,多维讲述必定有利于学生的理性认知。
(二)多论证、多辨析,建立情境,培养学生历史意识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较为类似,都是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观念,明确学习历史的方法和途径,针对这两方面,教学可以分为“三步走”。
首先第一步,史料实证,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认知,贯彻科学探究思维,引学生用史料去真实还原某一段历史,对学生胡乱分析、简单求证的思想和行为,要予以改正。
第二步为历史解释,在充分的史料实证基础上,允许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感悟和简洁,要让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的独特看法。
第三步为探讨辨析,对于不同学生的历史解释,在课堂上进行探讨辨析,又或是教师创设探讨的主题或问题,例如让学生辩论“霸王项羽不渡江,是胆怯还是不愿再挑起战争保护江东民生”,比如“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个对社会贡献大”等,让学生相互之间说出自己的看法,加强思想交融[1]。
(三)用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助推教学
针对上文提到的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这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展开多样的教学活动,例如历史知识演讲比赛、主题辩论会、历史黑板报制作、情景剧表演、家乡历史遗迹调研、学校组织参观历史遗迹等,内容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将抽象枯燥的历史知识生动化、趣味化,学生学习起来会更加轻松,学习效果更好[2]。
四、结束语
上文首先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其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教学更高的要求,其次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不足,最后根据现状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有所帮助,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魏晓军.历史核心素养之初中史料阅读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商情,2019:244.
[2]廖秀华.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考试周刊,201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