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王娅琼
[导读] 当代,我国已经基本进入信息化社会,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王娅琼
        云南省宣威市龙潭镇第二中学   云南省宣威市   655400

        摘要:当代,我国已经基本进入信息化社会,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从而也就更加有利于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应用。对于初中生来说,因为正处于青春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以及好奇心强的特点,所以有必要使用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对其注意力进行吸引,于是,也就更加适合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微课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应用。文章主要对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使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将微课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能保障课堂知识容量,帮助学生掌握已有知识并拓展新知识。微课从2010年进入我国后,给教育领域增加了新的关注点,时至今日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广泛,其价值和应用方法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
2 微课的教学应用价值
        微课也可以称为“微课程”,最早出现于2008年,其创始人为美国新墨西哥州圣湖安学院的一位高级教学设计师,对于诸多只有60秒左右的微课程,该名教学设计师称之为“知识脉冲”,主要对构建主义进行应用,而并非是对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演示,目前微课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和广泛的应用。微课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依据认知规律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素材拓展的一些结构化的数字资源类型。它核心的组成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视频,还包含和此教学主题有关教学的设计、教学的反思、课件、测试练习、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点评等一些辅助性的资源,把它们通过一定组织关系以及呈现方式来营造出一种半结构化和主题式资源单元的应用小环境。微课的时长一般约为10分钟,通过简短、直接方式来对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部分实施讲解,它具备资源的广泛性和便捷性特质,并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因此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呈现和分享,构建高效学习的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同时,微课资源还支持下载以及重复性播放,能够促进对学生碎片化的时间高效性利用,实现移动式的学习。另外,每一节的微课都是紧紧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展开,看似相互独立但又具有相应的联系,把此类独立性板块进行结合,能够促进整个教学的线条和框架更为清晰,使初中生在脑海里进行完整性知识结构的构建。
3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教学阶段的预习设计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为例,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课前预习的良好效果,教师需要进行微课设计,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对金属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可以掌握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因而教师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将内容集中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在观看视频前,教师可以提问:金属和氧气之间的反应是怎样的?通过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并了解到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活泼程度。然后教师将金属和氧气反应、金属和酸反应的过程以视频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为基础展示化学方程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预习课内知识,让学生逐渐掌握自主预习的方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2 对课件进行精心准备
        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所应用的PPT,微课具有更加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师在微课中注重对某一知识点进行突出,在对微课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具有针对性。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微课进行制作的最佳工具为“喀秋莎”,针对一个重难点对一个微课进行制作,有利于促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得到强化,并促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感性认知程度得以提升。例如,原子、分子、粒子如何构成宏观世界,这一问题难以通过想象得到结论,而微观世界必须借助相应的仪器才能够对其进行认识,但是对微课进行应用,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直接对微观世界中的各种微粒进行感受。
        3.3 采用微课巩固反思,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实现高效教学
        化学学科作为一个理工类的学科,总结反思非常重要,它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帮助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认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于课后引导可以利用微课为辅助,在巩固、自我总结、反思的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的完整性,打造化学高效课堂。例如,在教学《酸和碱》单元内容的时候,重点是了解酸碱应用,理解中和反应,知道酸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那么,在复习的时候,为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复习思路,可以利用微课为载体,设计思维导图,然后在学习群中发放视频资料,在微课引导中,提高巩固反思学习能力,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如在微课课件中,可以以酸和碱为核心,以常见的酸、常见的碱、中和反应、酸碱度等内容为分支,在酸中关联构建盐酸、硫酸,在碱中构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在中和反应中构建关联酸碱作用生成的盐水反应,在酸碱度中关联构建酸碱度pH表示、测定、酸雨等内容。通过导图设计,促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得到直观展示,在各个关键词引导、层层展示中,由易到难进行层层深入,提高学生的总结反思能力,让其可以有序复习,实现高效总结。从而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设计预习内容,进行总结讲解,在学习反思、总结学习阶段,让课堂教学更加完整,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课堂,落实人本教育理念。
        3.4 课后学习阶段
        初中化学尽管很多知识都和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但由于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时间往往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深入探索,因此教师就需要做好对课外时间的开发,在课后时间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继续学习和探索。微课就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教师可以把课堂相关知识资料进行微课资源的制作,进而来向学生进行分享和传送。就能够为学生的课后学习以及知识探索提供帮助。比如,教师可以对课堂内相关化学的方程式涵义、书写的步骤、解题的步骤等实施总结,且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实际案例,从而来让学生依据实际案例更好进行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来进行课外拓展活动的开展,可以设置一些探索性的课题,用微课设计一个水壶除垢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从而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生活运用和对化学知识的深入探索。
4 结束语
        微课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化作用,能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将设计好的微课融于学情中。在微课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重视学生潜力的发挥。因为微课时间较短,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好知识传授的过程应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才是教学过程的优化方式。
参考文献:
[1] 赵红梅.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普童话,2019(47):117.
[2] 张晓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126+128.
[3] 张兵.“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2):35.
[4] 何素芹.微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78.
[5] 卞燕红.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微课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2018(20):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