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复习备考有效策略与方法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9期   作者:欧志斌
[导读]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志斌
        陕西省西乡县骆家坝镇九年制学校   723500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化学科中考分值已经调整为60分,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比例还比较偏低,所以存在一部分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表现出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有轻视的倾向。再加上初中化学是文理综合较强的学科,有性质、反应规律与现象、化学用语、基本操作、定义等多方面内容需要记忆,且化学用语、分子、原子等内容比较抽象,学习又是难点,不易较快的掌握,是历次检测考试中学生的失分点。而化学作业也是学生每天最后才完成的一项作业。面对此情,化学教师感觉到压力好大。为提高中考化学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想办法,经过认真反思,我认为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扎扎实实打基础  拼命赶进度不可取。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这些问题引起我们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通过认真剖析原因,和我们一味赶进度不无关系。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我认为,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化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重要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注重化学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近几年化学中考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从中发现化学学习的规律,从而有效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四、对难点内容加强练习。化学基本概念都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得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定律、规律、原理和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精辟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课题中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把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概念中要害的词语一定要讲解到位。为了深刻讲解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熟悉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应该在纯净物的范畴内进行区分,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定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轻易错将一些物质如氧气、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二)概念的内涵一定要剖析到位。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一定要进行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五、强化教学过程相互学习和交流研讨。通过在工作中经常与同学科化学老师及时交流,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精选习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习题处理上,我建议要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题要有代表性和启发性。化学习题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标准就是习题类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所选的试题原则上老师应该先试做,检验所做试题需要的时间,便于老师统一调剂,突出所选择试题的针对性。
        (二)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
        (三)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习题课教学中,对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如解题中的简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笔答题逻辑的严密条理清楚,通过讲评,介绍给其他学生,有利于推广交流,启迪思维。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对错误严重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给予个别辅到,便于因材施教。
        六、着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是学生易失分点,此类型题应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教学的力度,引导如何审题、实验设计方案,收集相关题型加强训练。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落实素质教育 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只要我们坚守初心,继续前行,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化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