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群
贵州省江口县第四中学 554400
摘要: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适应当前的社会教育形式,主动改革和创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不足,为学生营造丰富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吸收地理知识,将识图能力与绘图能力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识图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地图是地理教学当中非常特殊又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把多样化知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呈现出来,也可以借助直观图形呈现丰富的知识信息。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把地图作为学习资源,加强地图分析和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辅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吸收与内化,对地图教学进行合理改革与创新,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多层次训练学生读图能力,为学生高质量完成地理学习任务,建立活跃的地理思维,创造良好条件。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意义
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得到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试卷题目大多为图文、资料等形式,基本是无图不成题。地图中能够将各方面地理信息反映出来,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将多种地理现象、特点与规律揭示出来,便于学生观察与分析,也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与观察能力,为学生传授规律性的识图技巧,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习也充满兴趣。由此可见,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意义重大,不仅关系着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关键内容,能够将学生地理学习水平衡量出来。这要求教师要引起重视,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识图能力的不断提高,保证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策略
(一)量化识图法
地图上给出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学生要准确地抓住有用的信息并为自己所用才能提升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地图中的主要信息点,将自身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数量化。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珠江三角洲》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个描绘珠江三角洲的图片,来引导学生仔细地分析。通过采用量化识图法,学生就能分析出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珠江三角洲有一个行政中心———广州、一条河流———珠江、两个水域———珠江口与南海、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与澳门等等与
之相关的信息。教师通过这样的量化,就能帮助学生感知地图上的重要信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目的。
(二)读图识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纵观初中地理教材除了大量文字性的叙述之外,还配备了很多插图,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的分析和识别,在配以文字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地图教学,将地理知识灵活地融入于地图当中,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图片,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题能力。例如在教学《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这节内容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图片分析,了解东南亚地形和地势的基本特点,并让学生从水运便利、水资源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去分析和研究东南亚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地理教材的图片组织学生开展一场讨论会,以活跃课堂氛围,鼓舞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这样宽松、民主的课堂中,教师设置问题,鼓舞学生将内心所想表达出来。在课堂最后组织学生总结本节内容,这样概括性强的题目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三)掌握基本读图技巧,激发学生读图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对学生基本技巧及能力进行相关的指导。先让学生对地理地图标注的内容信息进行关注,因为标注都是重要信息,不会过多描述无关内容,所以能够让学生对地理地图进行更加准确地了解。比如,在识别地图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对不同区域地图的形状进行有效的记忆,便于学生在观察略缩图时快速的识别出不同区域地图形状。在学习第八章不同类型国家“日本”这一课程时,可以在地图上指出不同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让学生能够在读图过程中将理论信息与地理特点进行有效串联,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知识串联过程中感受地理读图的乐趣。初中地理地图识别过程中所给出的信息与地图都会产生有效串联,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地理地图和信息进行有效融合,更具指向性,能够结合不同图文感知不同地理信息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地图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来寻找不同图文之间的差异,以明显的差异对比增加学生的地图记忆能力,让学生能够对基本知识进行有效掌握,避免图文不结合所导致的记忆信息混乱现象。教师在基本信息记忆过程中可以编制口诀,以趣味性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提升学生读图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地理地图知识进行有规律的记忆。
(四)加强自身读图、识图能力的锻炼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积累的理论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并且遇到的问题类型也越来越多,遇到的问题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有效应对类型各异、难易不同的试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进一步加强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要熟悉各种常见的地理图形,遇到地理图形时能够在快速读图的基础上有效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关键信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思维发散能力,要能够结合图形内容快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明确问题考查的要点,然后基于自身的知识积累对问题进行解答。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多做分析总结,在不断丰富的练习中强化自己的学科能力。
比如,学习完《世界的气候》这部分内容后,我们会对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的气候类型有所了解。在做课后练习时,我们会发现,解答与世界气候相关的习题通常都需要阅读各种典型的图像。结合这些习题的基本特点,我们可以在不断深入练习、学习中归纳总结读图、识图的方法,并且找出一些快速解答问题的切入点。例如,在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时,要分两步判断:一是利用气温曲线判断所处温度带,比如全年温差不大(曲线形状弯曲度较小),气温高(一般多在20度以上)的为热带;二是结合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降雨类型。有了这两个基础判断后,再两者结合就可以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识图水平,这关系着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地图和图例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识图,有利于完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深奥、复杂的地理知识,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图能力后,也对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帮助很大。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识图与用图能力的提高,为学好初中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巴合提·努胡马尔.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283.
[2]吴国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130.
[3]郄慧芝.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81+83.
[4]马秀花.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浅探[J].青海教育,2018(03):47.
[5]许丽英.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