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忻邈
河北传媒学院 051430
摘要:此篇文章对张培基翻译老舍散文《养花》的英译本作详细解读。全文语言风格简朴却不乏生活气息。养花如做人,事事皆艰辛。唯有一真心,方能享乐趣。本文对全篇仔细推敲,发现用词之美。
关键词:字词解释;翻译理论 ;意境之美
一.前言
《养花》作者老舍,在中国文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篇散文表面说是养花,实则传达通过养花应明白人生道理。张培基对此篇文章进行翻译,从原文语言风格出发,对每一词语,每一句子精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整体把握,多用短句,简单词汇再现原文信息,符合功能对等理论。
二.文本分析
首先,散文的题目“养花”翻译为On Growing Flowers 中的介词on 原意为在物体的上面,朝着方向,关于。显然这里有 “关于”这一层含义。所暗含之意为作者处于养花的过程中,关于养花这一层面还有很多知识要学习,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养花的经验。如果去掉,就会显得空洞,抹掉原本的动态意境。
原文第一段中喜欢养花翻译为:taken to growing them, 其中词组take to为喜欢,事物发展的方向,为此用法含蓄表示作者对养花这件事的喜爱,专注之意。后面笔锋一转,“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功夫去研究与试验” But, short of time to do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in flower cultivation, I am no gardener. 用几个名词词语连接 short of time, to do research, in flower cultivation, 用简短之词就可连接完整的句子。“专家”一般为 “specialist” “expert” “professor” 都表示为一个行业之翘楚,具有高深的专业技能。译文可以说处理很得当,gardener, 原作者只是一个养花方面的园艺家,是一个花匠,一个园丁。译者深知其意,了解原文背景,选择正确用词。
原文第二段中第一句话中的I grow many flowers, but none of them are exotic or rare ones. It is difficult to grow a precious flower species. “奇花异草”用exotic or rare ones表示。exotic 意为外国的,异域风情的;rare为平时少见的,稀有的。原文表示珍贵的花种,此处翻译之巧妙。第一,并没有进行直译,采取异化的翻译方法,利于目标读者理解,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第二,与下文的“珍贵花草不易养活”中的“珍贵”相互照应,即“precious”。
另外,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翻译为and either too dry or too often visited by rainstorms . visited一词生动活泼,此意为访问,拜访。此处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夏天下雨是不确定的,说明天气条件对养花之不利。同样下文中的it is often plagued by a sudden frost. plagued 有困扰,折磨的意思,也是同样的拟人手法表示气候的恶劣。
原文第三段中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口语化的句子。Thus, in the course of time, I’ve somehow got the hang of flower cultivation. 也就是说在这期间,作此事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意思,所以“一来二去”为 In the course of time 或者 during this time “门道”是方法,技巧,经验。译文为 the hang of flower cultivation ,hang 很地道,本色的表达方式。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Some flowers which are accustomed to growing in the shade should not be too much exposed to the sun. Those which prefer dryness should not be watered too often. “喜阴”即习惯了生长在阴凉处,把花的爱好用 “accustomed to” 表示可见作者非常了解花的习性。可见译者重视句式的处理,表现得体。
“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It gives me much pleasure to know the right way of handing them. “摸住门道”为handing them. handing 为有能力掌管,在操控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作者已经掌握了养花的习性,所以用handing 合适。“三年五载”灵活地处理为year in year out,同样,“每天”也可以用day in day out. 与 every year, every day表达相同的意思,不能直译。“乱吹”就是夸夸其谈,可以用exaggeration.要联系上下文之意。最后一句话用反话正说,翻译为the more, the better 的句式。表达更加肯定的意思,即多些知识,是好事。
“全家总动员”为the whole family will have to turn out to salvage the flowers and plants. to turn out to 为动员起来,出动,很符合原文表达方式。salvage 原意是抢救财货,抢救。这里作者将这些花视为珍宝,所以这个词语用得十分恰当。Everybody will then feel keyed up. “紧张”用keyed up ,本意是紧张,兴奋,精神处于高度准备状态。要比“nervous”更能表示人物当时精神,心里处于十分兴奋及着急,担心各种心情状态。be dog-tired 表意为“累成狗”,作者及其家人在极短时间内将几百盆花搬进室内非常着急,可见非常之累,用dog-tired形象地传达原文之意。且热汗直流用介词短语with perspiration 非常简洁且表达内容传神。
“又得把花儿搬出去”中的have another round 生动传神,不是简单的again.这一句的翻译:Isn’t it true that without doing manual labor, we couldn’t even keep a single flower alive? 利用功能对等理论,从形式,结构内容意思的表达都很原味。manual, single 两个词语带有作者的个人情感,更能突出:无论做什么事,不付出努力,什么也成功不了。做事如养花,是一样的道理。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处理为we will invite friends to visit us in evening to feast their eyes这一段中的feast 一词用得极好。作为动词有尽情享用,饱餐,宴请这里是说昙花在夜间开放,美好的事物极为短暂,所以花朵开放时的状态对于欣赏的人来说是一种视觉上的盛宴。即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美好的事物,feast用在这里极为合适。“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 In an atmosphere smacking of nocturnal merry-making under candle lights“秉烛夜游”出自《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比喻要及时行乐。Nocturnal 表示在夜间进行的活动。merry-making 指作乐,寻找乐趣,under candle lights 在烛光之下。种种意象就会形成一种静谧的氛围,atmosphere 用得也是水到渠成了。最后一句翻译几个名词把原文的动词表示出来,简单有力。更符合原文轻松的语调。Manual labour and increased knowledge,动词转化名词,贴合原文之意。
由此可以看出,翻译其实就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运用许多翻译技巧与方法。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要求重视原文语义又要将原文所含有的特点表现出来。例如本文中的一些问句就直接翻译成问句,即直接保留其风格。一些有中国特色的词语用目标读者熟悉的方式呈现给目标读者。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词汇之间的对等,语句对等及文体风格对等。如果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表达不出来原文语意及文化内涵那么就可以改变原文的形式,在译语中找到与原文最接近最对等最自然的词语再现源语言特色。翻译的实质就是将原文信息再现,要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特色。以译语读者熟悉的语言翻译。
三.结论
《养花》整体语言简朴,翻译时作者没有太多华丽的语句,采取的翻译方法中规中矩,多采取一些小词小句,名词短语,精干利索。原文中的许多句子无主语或者分句过长,译文很巧妙利用连词连接或把几个分句处理成一个长句。张培基译文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用词之精准与原文语言高度吻合。每每细读不仅能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同样值得深思。译者用专业精神专注每一词语,每一句子。深深融入源语言的背景信息,对于我们每个学习者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何刚强编著.翻译理论与技巧[M].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2009.03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9.
[3] 张培基译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M].外教社中国文化汉外对照丛书,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