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超宏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610043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初中数学承担着发展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任,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需要研究的内容,我们应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面对的确实新时代的学生,所以我们急需转变教学观念,急需学习新时代信息技术,急需研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数学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提问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融合转变课堂的知识呈现。
关键词:数学教育;基础课程;分享型学习;思维能力;能力
初中数学教育是基础课程教育的重要课程,初中数学承担着中小学承下启上的知识难度,承担着衔接的思维阔度,初中数学的教学培养着中学生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数学情感认知。随着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传统的讲授式的数学教育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现代学生,因此现代的教育课堂必须进行跨时代的转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分享型学习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效地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体会分享,享受分享,懂得分享,高效分享,把一直以来的那种单调无趣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波。应用分享型学习课堂的前提是学生会分享,这里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共学组的活动,共学组负责探究知识的形成并对其分享;第二个方面是互助组的活动,互助组负责对知识的应用与对同伴的帮扶。两方面都集中体现学生的讲,首先是学生敢讲,其次是学生会讲,最后是学生善讲,要做到学生的好讲,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提出小老师标准。只有将培训学生讲,给出小老师标准,分享活动的组织有机的统一起来,才会使课堂真正的有实效,有活力,才会培养出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并且将这种思维能力应用到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才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美。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
一方面提倡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一方面面对升学压力,如何把二者结合实现,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其它理科学科的基础课程,初中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数学作为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科,在这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常规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我们面临的又一大课题。数学在初中阶段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不仅要求学会知识,更要求具备能力,要求理解一些数学思想,会用一些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会用一些数学思想去发现生活的美,发现数学的意义。那么,在巨大的要求下,在知识复杂的、知识量大的条件下,如何发展学生能力,对老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不再适用当下的课堂;随着学生要求的不同,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因材施教更是迫在眉睫,当下我们急需更新教育教学模式,急需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转变,分享型学习课堂的落实与实践告诉我们,可以高效的让学生学,可以充分的发展学生的能力,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初中数学的动态几何方面,引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可以快捷,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与思考,所以,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水平是我们的又一大挑战。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通过开展数学活动实现素质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可以充分发展学生书写能力,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潜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生活化,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意义和思想,在活动中实现素质教育,在活动中提升学生成绩。数学活动不仅在课堂中开展,在课外也可以开展。
1.课内的数学活动
分享型学习课堂组织开展两种课堂活动,一是知识形成的共学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按照传统方式对知识进行讲解,而是以问题串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思考过后以共学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知识结论,在组内形成统一意见,最后组内选派代表对讨论的过程和意见结论进行两人合作展示或者一人展示,引导全班同学思考,形成统一。
例如在学习《圆》一章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画板画出圆中直径所对的圆周角,并提出问题,这个角等于对少度?是不是所有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满足这个结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思考,几秒钟后开始共学组活动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氛围,由调动了学生;几分钟后开始共学组展示,学生展讲我们的结论是“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我们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证明:比如度量的,比如网络画板直接观察数据的,比如推理论证的等等。二是知识应用的互助组活动:互助组活动强调师徒结对活动,主要在习题环节,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师徒帮助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师徒共同展讲,实现两倍的课堂参与度。
共学组的活动不仅要学生充分参与,还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还要具备展讲能力,所以共学组活动可以充分发展学生能力。
2.课外的数学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选修课和自主学习时间,开展课外的数学活动,比如开展《数学发展史》的演讲比赛,开展《我最热爱的数学》分享活动,开展计算能力提升的《计算风云大赛》等等,数学课外活动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数学,减少学生对数学的厌恶,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学习乐趣。
数学活动实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更好的提升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主动性。
(二)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能力提升
初中数学知识难度逐年递增,对思维能力的要求逐年增高,我们如何在每一学期中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何学是发展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代数问题几何化处理,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几何法解法等,我们可以将几何问题代数化处理,比如求线段的最值问题,将线段表示成二次函数,用函数的观点求最值等。这些方法的融合,知识的融合,要求学生形成能力,因此学生能够从这些知识或题型中发现问题,并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便能逐渐形成思维能力。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从小学的模仿性学习向思维型学习转变,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在起始年级,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提问,比如在初一年级学习角度的计算时,可以采用方程的思想通过列方程求出角度,那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来解这道题呢?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解决办法,逐渐培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长此以往,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提升。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渐兴起和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不可或缺,最常见的PPT教学直观呈现。为什么学生感到初中数学学习的困难?原因就在于思维能力没有形成的初中学生不能理解复杂多样的动态变化,不能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下不能充分的完成一次思维的形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在动态,抽象的知识中使用网络画板的演示,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将动态的过程具体化。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图象上一点,使得某三角形面积最大,通过网络画板的直接拖动,就会出现三角形面积最大,这是再继续探讨与解答,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的应用便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明白,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语
总之,初中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解决学生对数学感到困难的重要方法。面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要分析学生实际和当前的教育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1]胡春梅.初中数学教学问题与对策探讨[J].学术期刊
[2]刘光蓉.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J].中国校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