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甘凤琳
[导读] 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将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学科有效的融合起来,
        甘凤琳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610043
        摘要  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将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学科有效的融合起来,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还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发展。让数学学科教学走在时代前沿,让学生学习数学不再单调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此同时为教师节省出更多的时间专心搞教学,钻研教学,搞好教学,更加科学地理性地分析班情学情,因材施教。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 (数学教学)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进程, 推动数学课程的变革和发展”。[1]同时《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 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2]
一、巧借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的知识主要分为几何和代数两个大的方面。从代数方面来说,对于初中的知识而言,需要学生大量的过手练习,如果还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写板书等等,会大大降低课堂效率。信息技术的引入,老师可以提前将学生需要练习的题及答案在课件里准备好,上课时直接展示给学生做;条件好一些的学校,还可以借助平板等电子设备,直接由老师在上面发布任务,学生完成后,自动评阅,上传数据,老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几何方面来说,一提到几何和图形是分不开的,以前上课的时候,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作图。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前在课件里做好本节课所需要的所有图形,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现场制图,既标准又节约时间,涉及到动点问题还可以直接动图展示。
二、巧借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枯燥无趣的,它不像语文,英语那么感性,也不似物理,化学可以做实验那么有趣,他有的只是一堆堆阿拉伯数字和符号,以及一个个复杂的几何图形。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比如当我们在学习图形的变化(旋转、平移)时,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用动态演示,图形具体的移动、旋转过程,既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吸引注意力,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再比如说,我们在画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象时,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图形,同时给学生演示形成过程,更为形象具体的告诉学生,点与点之间是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二次函数图象是抛物线。同时“二次函数的图像”一节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图像,设置参数、拖动鼠标来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形数结合,得出结论。函数在中考中占分是非常重的,要想学好函数,兴趣特别重要。只利用传统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里。信息技术的利用,加入动画 ,动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让教学变得容易,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利用几何画板进行作图练习,或者图形的变化。


三、巧借信息技术让数学贴近生活实际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知识生成。我们的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技术受限,很难将知识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也不重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只是纯粹的罗列数字公式公理定理,学生听起来抽象空洞,也难以理解,时间久了就不利于我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也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将信息技术带入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于技术的支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就非常容易实现。在课堂上,老师们通过多媒体教学,插入视频、动画等创设情境,将学生吸引进课堂,把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的产生,了解其本质,让数学有抽象变形象直观。
四、巧借信息技术促进教师成长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突破了传统教学资源不足这一短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查询更多的资源,备课更加充分,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地区,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优秀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经验。然后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加以改进的融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适合本班学情的先进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在一起,教师为了丰富课堂,就会自觉地去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如何操作白板教学;怎样利用互联网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提高课堂利用率;怎样制作精美、吸引学生、突出重点的课件,特别是通过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花时间去学习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在一起,无形中促使了教师不断的学习进步,加速成长。“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同时还不断的丰富教师的视野眼界,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世界。
五、巧借信息技术分析班情学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对学情的分析越来越全面和细致。以前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试卷的分析和错题的整理,只能通过教师自己亲自去整理,既浪费了时间,还容易产生误差。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教学越来越科技化。考试采用电脑阅卷,成绩出来之后就直接利用程序准确分析出班情学情,直接具体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知识点,为教师节省了很多时间,同时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精细化,准确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每一个学生的错题集,个人档案。从初一到初三,每一次大考小考的错题集,整理成册,方便老师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漏洞,巩固练习,提升成绩。在初三后期的中考复习中,班情学情的数据分析尤为重要,他为教师的精准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也能帮助学生准确快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 由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与强大功能, 使得信息技术成为数学学科与生俱来的亲密伙伴。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的新型课堂将会取代传统课堂,占据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都要适应信息技术教学,并且提高相关技能,让课堂出彩,让数学生生动起来。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需要教师在一线教学中不断探索、学习、改进和总结,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相互合作,相互沟通交流,一定可以让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实用化,走出一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互融合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陈美芳.略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年.第3期.116-116页.
[2]周益峰.《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14期.115-116.
[3]梅汝莉.《多元智能的教学策略 设计·原则·方法·问题解决·情境·技术 4》[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05-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