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颜招兵
[导读]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颜招兵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联河小学  广东汕尾  516600
        【论文摘要】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所教课文的三维目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依照老师的指导,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阅读,解决问题,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我在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做到如下几点:1.巧设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2.检查预习,自主汇报;3.提出目标,自主阅读;4.总结收获,自主拓展。在教学中要适应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要适当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自主阅读解决问题,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
        【关键词】巧设学案  自主预习  自主阅读 自主拓展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要突破传统,改善现状,使学生采用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掌握学习的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与新课标的要求相适应,因此需要我们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把以老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运用自主阅读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下面是我在平时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巧设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预习课文的一些方法,一篇新课文的学习,老师再进行适当指引学生展开预习,学生的预习将更有目的,更为有效。因此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我首先根据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主题和本课教材,引导学生制定好每一课的学案,让学生们根据学案有目的的开展自主预习,主要步骤有:1.自主解题,了解作者。包括解释题目,了解作者姓名,主要经历。写作背景。主要作品。代表作品等等。2.扫清字词障碍。结合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也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字词意思,为阅读全文做好铺垫。3.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学生在每一自然段之前标好段号。再写出段意。让学生连接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或是起其中的重点文段段意作为主要内容写在学案或自己的预习本上。4.让学生简单说说读后的感受,或者体会到作者的情感。5.摘抄优美词句。因为学生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完成预习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安排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自主阅读,自主完成学案,写在预习本上,我又让学生分享自己预习所得。如收集到的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作品资料、名言警句。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充实、完善自己的预习。让学生自主预习,一定要在上每一课之前安排充分的预习时间,完成学案,让学生坚持自主预习,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期这样下去就能培养学生了课前认真完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检查预习,自主汇报。
        因为课前以布置预习,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较好地完成了预习,我在上课时就开始检查学生的预习,主要包括:1.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2.检查作者、写作背景;3.理清文章的脉络;4.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检查预习,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课文(结合实际选用速读、轻声读、默读等方式)、采用小组交流、分享、课堂汇报等方式汇报预习得到的知识,检查预习能够发现在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训练。检查预习,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分享自己预习搜集到的资料,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巩固,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上课开始,我都注意检查预习,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分享自己预习搜集到的资料,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得到的知识加以巩固,进一步激发学生参加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检查预习,也可以利用学生所搜集到关于作者的背景进行情景设置导入新课的学习,既检查了预习中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了解到学生初步掌握课文基本信息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教师再适当点拨评议,学生得到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做好充分的准备,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出目标,自主阅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靠教师讲述和演示课件,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课文内容。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自主阅读的方法,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课文的自主阅读。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所教课文的三维目标和和学生实际进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在教学中要适应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要适当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让学生有充分时间自主阅读解决问题,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通过前面所说的让学生开展自主预习以后,学生对课文的知识点一有所掌握,首先,我让学生分小组尝试自己设计问题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找到的答案,老师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的阅读设计问题方法和合理的想法。但是,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把握住学习重点,体会情感和写作艺术等知识,把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和品质,仍然需要老师围绕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加以点拨,围绕单元主题和课文主题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围绕老师设计的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先设计以下问题:作者和朋友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为什么作者两次看到的景物有所不同?每次分别看到什么景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汇报: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傍晚时分,鸟儿归巢栖息,所以没有看到鸟;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在早晨,鸟儿出巢活动了,所以两次看到的景象不同。通过学习,体会到两次看到的景物的不同的特点。学生交流两次写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自主交流、反馈,感悟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写作方法。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作者赞美大榕树、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如我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先设计下面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作者回忆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情?学生读后自主交流再汇报阅读所得。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我再指导他们找到课文重点句子,让他们汇报课文重点句的所用的写作方法,他们既学到人物的语言、外貌、行为、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又从中交流体会到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和作者的情感,实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收获,自主拓展。
        (一)、自主总结,拓展情感,学以致用。在每一节课将要教学结束时,我指导学生围绕本课的重点说出学习所得,总结感受,巩固所学,激发兴趣。通过学习已有收获,引导学生总结,能及时梳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点,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快乐,增加兴趣。如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喜欢的地方或印象最深的地方、人物的品质、学到的方法以及学生自身阅读后情感上收到的感染或受到的教育等等。我又适当布置作业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写出读后感受。我根据实际让学生进行拓展写小练笔。如我教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我让学生仿写自己得到两种评价的经历;教《松鼠》一课,我让学生仿写动物的外形描写来突出它的特点;教《四季之美》,我让学生仿写一处景物,让学生适当运用所学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已有收获,这时再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能及时梳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点,又能使学生加强记忆,使学生得到快乐,增加兴趣。
        (二)课外拓展,自主发展。阅读教学中进行课外拓展,适当引导学生把阅读延伸到课外进行更大范围的阅读,开发更多的阅读资源,实现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我引导他们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1.从课文的阅读主题拓展相关的教材或课外的文章的学习。如由《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拓展至《四季之美》和《草原》两篇课文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阅读。2.由课堂中名著的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的阅读学习拓展至课外原著的阅读,如教完《草船借箭》,课后我让学生读原著《三国演义》;教完《景阳冈》我让学生读《水浒传》,这样虽然不要求学生完全读懂原著,但是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3.阅读古诗的拓展和延伸。如教了《枫桥夜泊》以后让学生拓展,积累有关“乡愁”的古诗《秋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古诗,摘录诗句,达到激发学生积累古诗名句的兴趣。课外拓展要注意的是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不是盲目追求拓展创新而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为提高课文学习效果服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的拓展还可以利用制作读书卡、展示台或手抄报、朗诵会等形式加以展示,汇报自主阅读成果,这些展示出来的成果,其实也是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创新的成果。
        总之,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研究探索,要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养成在阅读中搜集和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促进高效课堂的实施,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开展课外自主阅读,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