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苑媛
成都体育学院艺术学院
摘要:从古至今,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在人类尚未拥有语言能力时便选择用符号记录生活,这便是艺术的出现。久而久之随着社会愈加进步和文明,艺术也以多种门类的方式愈加兴盛。艺术发展至今已然形成专业化的新格局,而这对社会生态和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艺术的价值与意义这一角度着手,分析艺术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探讨艺术教育之于社会生态和文化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教育;发展;社会生态;文化建设
一、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对于艺术的价值问题,十九世纪最著名的诗人、象征派诗歌的先驱波德莱尔曾这样阐述:“艺术的价值,在于反映当下时代的道德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潮流,并最终反映于未来。”
波德莱尔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的艺术实践使然。
《恶之花》波德莱尔最知名的作品。从题材上看,《恶之花》歌颂醇酒、美人,强调官能陶醉,似乎诗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生活厌倦至极。但实质上,《恶之花》是波德莱尔对现实生活不满,对真善美的迫切呼唤。正如诗中所述:我早已深刻保存,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恶之花》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促使象征派诗歌诞生,受其影响的不只是诗人、小说家,还有高更、梵高等等熠熠生辉的绘画巨擘。于是《恶之花》超越了波德莱尔当下的语境,直接作用于时代和未来的维度,它成为引发人类最深切情感的火焰,它是艺术价值极为贴切的诠释。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1937年的作品,灵感来自同年德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暴行。作品一经公布,便引起巨大的反响,一方面是西班牙人民感同身受的深切触动,一方面则是德国纳粹歇斯底里的封禁展出活动。2003年当美国在安理会上宣布将要用武力干涉伊拉克的时候,这副画的复制品就挂在会场的墙上。于是时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立刻让人用幕布遮盖起了这幅画,即使没人刻意去提醒他。为何《格尔尼卡》具备如此之大的魅力和威力,历经六十六年依然神采奕奕?因为画面中尖叫的女人、燃烧的房子、惊恐的马匹是对战争最有力的控诉,它超越了当时审美的语境限制,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价值观。
正如当代艺术家西蒙·沙马所说:“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当代的审美观念,更在于思考未来的价值所在,即可贵的人性。”
美术虽然只是艺术的纷繁复杂的门类之一,但是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艺术的价值与意义,那就是:艺术会让我们成为一个善于思索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更趋向于更好的人。
二、艺术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1、积极面对 主动参与。艺术学习的过程是不断让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因此学习艺术不但让学生性格变得开朗,敢于和陌生人交流,还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 “发掘学生艺术天赋,学会与人沟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力”的效果。
2、告别恐惧 解放天性。艺术教育能够让学生解放天性、建立自信、完善气质、规范谈吐,能使学生对艺术的见解力得到提高,增强艺术修养,并且让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得到提高,敢于展现自我、表现自我。
3、寻找不足 焕发光彩。在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即使再好的成绩也有不足之处,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之处,同时知道自己优秀的地方,逐步完善,实现完美,以此教育学生戒骄戒躁、永无止境的事物规律。
4、相互鼓励 学会自信。艺术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分享荣誉,会让学生有一定成就感,成就感的产生,就是自信心产生的开始。
三、艺术教育之于社会生态和文化建设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蓬勃发展,艺术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同时伴随着社会规范化的发展,艺术也走进高校呈现多门类专业化的发展,艺术教育也变得更加深刻。
美国学者艾伯利斯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有利于形成一个有内聚力的社会。”艺术教育使人不仅仅了解艺术本身,而且更多认知和理解艺术背后的社会文化、精神和价值,如此附着于艺术之上的文化、精神、价值更易于得到生动的传播与广泛的认可,必然会促使人们产生共同的社会文化和精神,价值和话语,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内聚力。
一般而言,艺术永远是以创新者、弄潮儿的形象,站立在每一个时代的前沿。通过艺术教育,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的文化思潮,紧跟时代的步伐,借助于艺术思维的方式和艺术作品特有的阐释范式,冲击陈腐老旧的社会观念,在更深远的层面上综合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更新观念,革新思想,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方式,重新发现并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
对人类而言,艺术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形成看待世界的第三只眼,交给我们开启世界的另外一把钥匙。人们一旦学会了用艺术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也就会自然而然地用这只眼睛省察日常生活、反观自我成长,从而在心灵上发现自我,在精神上获得丰盈,在生命上感受意义,在人生中活得从容。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往往也是颇具艺术修养的人士。比如爱因斯坦对音乐、文学的迷恋,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苏步青、李四光、高士其、李政道等也都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美国艺术学博士贝蒂·艾德华曾呼吁:“人人都应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总而言之,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图甚至有这样一个的观点: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齐路军,王冬芳.艺术生教学管理心得[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5.
2.张岩,柳伟.浅析艺术生教育与管理[J].金田,2019.
3.冯石刚,李春华.关于加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赵赟.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研究[D].兰州大学,2011.
作者简介:张苑媛(1992.02),女,汉族,云南昆明,职务:成都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教师,职称:助教,学历: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国标舞(体育舞蹈)竞赛、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