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厚积薄发——关于小学作文素材积累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张凯利
[导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张凯利
         (晋江市陈埭中心小学   福建泉州   362200)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积累作文素材是关键,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正确指导学生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
        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的启蒙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写作能力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制约学生写作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词语匮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不知从何下手,言之无物。素材是写作这座大厦的基石,只有积累大量的素材,写作时才能从大脑中提取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才能使作品内容丰富生动,感情真挚动人。那么如何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呢?
一、寻找生活素材
        写作的核心在于真实的表达及独特的洞察力,这些都离不开生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来自于生活,写作的灵感也是一样。小学阶段的作文安排大多都离不开叙事、写人、状物、写景,而这些方面的素材几乎全部来源于生活,小学生不会写作文的原因就是不观察生活,素材到处都有,只是缺少了发现素材的眼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率先教会学生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开心和难过的事,其实这些细微的小事写起来最容易抒发感情,而小学生大多不太注意细节,往往哭过笑过就忘记了,真正写作文时,在自己的记忆中遍寻不到。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易集中,所以对于熟悉的人和事没有注意观察,常常在进行作文写作的时候会出现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所以,教师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有感触的事进行记录,养成记日记的习惯,而且这种日记不应限制形式,可以采用任何习惯的记录方式进行素材的积累,比如看到路边的老奶奶在卖水果,感觉她步履蹒跚、非常辛苦,内心有所触动,可以通过画画、拍照、记网络日记等更加轻松的方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发现和思考。
二、挖掘书本教材
        课本中其实蕴含着许多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起课本内容,如果课本上的素材充分利用的话,也是能写出出色的文章的。课本上的任容都是由老师讲解过的,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简单,同样,课本上的素材实用性也是比较强的,方便积累。
        例如,教学《燕子》一课时,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组描写春天景色的优美句子,教学时要求学生能够背诵下来,作为材料进行积累。后来在写《校园的春天》作文时,一名学生这样写道:“操场四周种着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千万条柳枝展开了黄绿色的嫩叶。花坛中,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把校园点缀得更加光彩夺目,为校园增添了许多生机”。这里恰当地引用了课文中的写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校园景象。


        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通过阅读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贴切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景物,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进一步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学习作者“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方式组织材料。这样,学生不仅爱上了小兴安岭,也爱上了文章,学会了观察和表达方法,学会了组织材料的途径。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充分考虑到了小学各阶段学生的特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语言优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意境深邃,可以说篇篇是经典,句句是佳句,值得教师与学生细细品味,这也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佳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好教材,让学生认真阅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三、丰富积累形式
        1.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朗读是将无声的文字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学生阅读文本后,如何让学生将语言进行内化,真正形成自己的语言呢?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复述课文内容,既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同时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入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将课文内容讲出来。
        3.表演课本剧。小学生有着较强的表演能力,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大胆地将表演课本剧引入教学。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剧本,再进行表演。设计剧本时,学生要以原文为基础,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的提取与运用能力。表演时又促进学生借助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现人物,使学生对作者的用语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便于学生将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材料,从而在运用时信手拈来。
四、坚持课外阅读
        要积累好的素材就需要学生多多进行阅读。阅读是提高一个人知识含量的法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在写作文时不抓耳挠腮,就需要在平时多读书,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当然,阅读也要有选择性,不能什么都读,也不能什么都不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自己感兴趣的书进行阅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应该选择积极向上、有导向性的书籍,比如《木偶奇遇记》《小飞侠彼得潘》等百年经典童书就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
        在阅读时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相应的优美段落进行摘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有目的的进行摘抄,才能加深学生对素材的印象,从而在写作时有素材可写,不会造成写不出来的局面。摘取的内容可以是优美的段落,也可以是一些名人名言,只要是对小学生有益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摘抄的目标。除了进行摘抄,教师还可以要求小学生定期写读书笔记,这种要求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形成习惯以后,在今后的写作中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这是在考试中取胜的关键。小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受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往往无法把握阅读重点,对大量的材料缺乏选择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选择。在课外书籍中有很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总而言之,素材积累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素材积累的技巧,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陈金镇.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6):45-45.
【2】黄玲玲.小学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指导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1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