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珍
惠东县实验小学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立足于新的时代发展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开展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显现出一定的必要性和积极的时代意义。本篇文章主要从问题分析、意义以及可以采取的具体举措几个方面对文本课题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家校共育 网络资源 亲子活动
立足于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现状来看,进行必要的家校沟通与合作对于帮助学生生活、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共同解决孩子在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孩子的茁壮成长。也就是说,家长要主动融入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给予其以陪伴和教导。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意义
首先,在家校共育过程当中没有形成完整的计划和安排。就目前我国家校共育现状来看,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往往具有临时性。家长在将小学生送到学校开展学习活动之前没有与学校,尤其是相关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交代自家孩子的身心成长情况,包括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等。以至于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开展学习及生活的过程当中未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小学生的不同身心成长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引导其更快更好的适应学校学习生活。而当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只能临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所采取的方式也往往仅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发挥出家校共育的效用。
实现小学家校沟通与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家长与教师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走向正确的成长道路。同时,由于大多数家长存在着孩子的学习主要由学校、教师来负责的传统观念,而学习又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当中的存在性就越来越低。实现家校互动可以促使家长更多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使家长更加全方面地参与孩子的成长。从而使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另外,使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师生之间可以更好的理解彼此,在出现问题时避免因彼此之间存在误解而影响问题的正常解决。从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整体构成来看,同时也能够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提高我国文化发展软实力,进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二、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策略?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沟通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加强家校沟通。举例来讲,可以在各班级内部建立起家长微信群,教师及时发布相关学习信息。同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微信群获取家长反馈信息,即可以让家长给学生录制在家里完成作业的小视频、小图片来及时了解情况。还可以建立起打卡机制,引导学生及家长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辅导习惯。除了建立班级学习交流群以外,还可以组织开展网上班级阅读角,学校数学竞赛周,英语趣配音等活动。引导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到上述活动当中,加强交流和沟通,同时相互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二)组织家庭沙龙,“宅家”共话家庭建设
利用家人团聚的时机,就家庭成员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有争议的事件,组织家庭沙龙,家人围坐一起,品茗赏乐,各抒己见,探讨交流。还可以召开家庭会议,讨论家庭事务,确定家庭目标和每个成员的成长方向,家庭生活安排分工。比如共担家务,全家大扫除,安排家务表等等。这样一来,既可以引导家长及孩子更好更多的参与到家长集体活动开展过程当中,从而加深家人之间的理解和升华他们的感情。使得彼此之间更加理解,并且将这种理解的思维应用到学习活动开展过程当中。
学校还通过开展线上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按照不同的主题引导家长共同探讨问题,既更新了家长教育理念,又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以专题分析讲解的形式破除家长心中的难题。
(三)开展亲子活动,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开展家庭体育,亲子互动,让身体“动”起来
学校在每天的线上教学内容中推送室内锻炼视频,开展家长与孩子同做健身操等室内锻炼活动。让全家身心愉悦,精神明亮,以强大的生命力、免疫力,战胜疫魔的挑战。
2、组织家庭阅读,亲子同读,让眼睛“亮”起来
建议家长与孩子共读经典,各班推荐经典书目,定期在班级群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体会。并在班级群推荐家庭教育书籍有声读物,以此为媒介走进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更好的引导和陪伴他们。
3、尝试家庭欣赏,亲子共赏,让心灵“美”起来
建议家长空闲时与孩子一起欣赏音乐,品味戏剧,赏析名画,提高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学校推送优秀纪录片和经典影片,号召家长与孩子共同观赏,既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培养了共同的志趣,让家庭生出一派新气息。
(四)组织家长委员会
以自主推荐、竞选的方式选用文化素质较高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搭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由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关心的教育问题,反馈给校方。双方在沟通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加以解决。
(五)定期开展家长会
家长也应当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参与者。为此,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办家长会,在会上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对于表现良好的同学予以鼓励。同时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后续教学安排,都应当及时向家长宣传。当然,家长会也是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家长会上,可以引导家长积极发言,向其他家长分享自身的育儿尤其是教育经验。除此之外,家长在育儿过程当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拿出来一起分析,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六)家校共育微课程
就家校共育微课堂的录制及推广来看,可以以微课堂录制的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程序。同时,向其宣传育儿思想及先进的教育方法。这是因为,家长的育儿思想决定其引导孩子成长做出的行为选择。只有引导家长的育儿思想与时俱进,与学校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可以使得教育学生的效率和效果得以提升。当然,也可以鼓励家长作为微课堂的主角录制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增强教育效果。这样一来,家长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当中,更好更加贴切的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成长变化特点,从而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可以对症下药。孩子也可以在这一过程当中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关心和引导,从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习意识,在成长的路上少走弯路。
教育始于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又是学校教育强有力的支持。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整体的育人网络,发挥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的特殊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教师、学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王晓磐.浅析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上旬),2017(1):174.
[2]阳小芸.浅析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好家长,2017(11).
[3]朱李生.学校家校合作的问题透视与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94.
[4]孔惠峰.小學家校合作网络平台在应用中的困境与路径探索[J].新教师,2018:101-103.
[5]杨巧玲.小学家校合作网络平台在应用中的困境与路径探索[J].教育导刊,201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