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和能力的实践路径-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徐晓辰
[导读] 新工科建设是时代的需要,课程改革应与时俱进
        徐晓辰
        (1营口理工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营口115014)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时代的需要,课程改革应与时俱进。因此,如何及时转变该课程的教学思路,深刻把握“立德”与“树人”内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和社会现实,采用多种形式巧妙地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内容。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实现思想价值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同时,注重立德树人的培养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立德树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为材料类专业的学生在基础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同时其有利于材料类专业的人才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知识架构与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材料类的人才需求在发生转变,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课程涉及的各类钢铁和有色金属材料在国防军工、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基于此《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这门课的内容与相应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丰富。
        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本质是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拓展“知识传授—思维启迪—价值引导”的新形态课程内涵。紧紧抓住课堂,通过传递知识,实现价值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最终实现从“课程思政”到“教师思政”,进而到“专业思政”。
        二、《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改革实践路径
        1、授课教师个人方面
        (1)授课教师个人特质方面,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上的引路人。授课教师承担了学生该课程教学任务,因此授课教师的课上课下良好的师德师风,真诚待人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言语艺术,以及个人对于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都能很好地为学生言传身教和树立榜样。
        (2)授课教师思政认知方面作为专业课教师,既要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深刻理解,又要对思政教育坚定认同,才能将相关的“课程思政”价值理念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另外授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维,是否对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具有积极的态度,都是授课课教师实施好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因和驱动。
   2、教师知识技能方面
        (1)在教学目标上就是教授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人。该课程讲授的首要目标是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该课程教育培养材料热处理专业技能和道德情操高度统一的新工科专业技术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
        (2)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元素”,传授的教学内容会直接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主要讲授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工程材料等知识,坚持“思政教育”一条主线,通过“传统课堂+实验课堂+互动课堂+网络课堂”四个课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授课教师要积极拓展专业课教学内容,要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重视对价值引领的融入,在价值传播的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的凝聚。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应明确把思政元素列入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条目。通过中国制造2025、大国重器、以及古代的发明创造等经典案例和图片以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金属材料以及热处理技术在材料领域的重要性,提高课程的吸引力,通过技术内容、辩证思维方法、实践案例分析、学科发展与民生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挖掘思政教育内容,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内容,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3)学评价结合“思政元素”,在已有的集中测试、日常评价基础上改进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先进材料专题学习研究,增加学生参与专业课思政教育的参与度,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培养目标,采取课程认知报告、课程结业测试、课堂随堂表现、实验报告等四项评价方式,对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企业责任和工匠精神的工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控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改革内容
1、 课程章节涉及到的课程思政改革内容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其为材料类专业的学生在基础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同时其有利于材料类专业的人才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知识架构与体系。坚持“思政教育”一条主线,通过“传统课堂+实验课堂+互动课堂+网络课堂”四个课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重点介绍该课程性质及特点,考核评价方式等,以铜和铁作为时代标志的金属材料,蕴含着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论。
        第二部分课程主体内容,主要以钢的热处理原理为重点,全面介绍了正火、退火、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工艺制度及其在钢铁和其他有色金属材料开发和设计中的应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具有较强的思政背景。热处理原理和工艺部分,关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包含着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是科学理论的范畴; 关于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和使用安全性的影响,蕴含着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在工业用钢部分,关于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和各类工业用钢的特点与应用,包含着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行业产业的使命追求和钢铁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三部分实践性教学。碳钢的非平衡组织观察等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熟悉生产过程,激发学生对生产的兴趣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研究
        2、课程知识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为大学生立魂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新工科培养中,我们一应该挖掘我们所讲授课程的思政元素,在金属材料热处理这门课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对知识深入探索的决心与欲望,其次,可以引入具有著名科学家的事迹,让大家深刻感受到科学家的魅力。
        三、总结
        作为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结合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修订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继续建设并完善课程体系,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课程当中,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专业课。
        参考文献:
        [1] 颜晓峰,孙兰英,栾淳钰,等,.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3):193- 201
        [2] 习近平 .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 ]. 人民日报,2018- 05- 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营口理工学院“提升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和能力的实践路径-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20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