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奥园小学 530031
摘要:在小学阶段中年段是学生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不但需要对过往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来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在这个阶段将会接触到语文的写作训练,相对应的有关于语言的训练项目会随之增加,对其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掌握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前提。因此,在小学中年段如何提升学生的品析词句的能力,就变成了教学的重点。只有对词句有完整的分析理解能力,才能真正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品析词句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阅读;品析词句
前言:在新课程标准中,有关于语文中年段的阅读要求是这样要求的,学生不但需要通过词句的意思能理解上下文,同时也需要掌握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并可以自主地通过字典,词典以及生活的积累,理解过往所没有遇见的生词的含义。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与低年龄段的学生相比,小学中段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多的集中在词语理解,同时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这个阶段,学生要掌握词句学习的渠道,同时也要提高对阅读学习的要求,通过持续的分析,可以理解文章的意思,并通过关键词句的赏析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内涵。因此在中段教学中,如何提高词语的教学效率,就显得至关重要[1]。
一、配合动作,理解词句内涵
即使处于中段教学阶段,面对的教学对象仍然是小学生。而小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则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则会表现出较强的抵触心理。在语文教学中有极个别的语句中存在多个连续的动作,或是连贯性的动作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而在这部分教学时,想要学生仅凭自己的想象,则很难理解词句的内涵,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动作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内涵。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配合动作并展示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内涵,在句子展示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播放或是通过邀请学生进行有感情的阅读来进行配合。这样,学生在学习该片段时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听有感情的朗读并观察教师的体态语言,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学习《民族英雄戚继光》这一篇文章时,教师通过对关键词会的表演于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民族英雄的气节。同时挑选出关键的词汇,来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出体现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的词汇,并对其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感知为什么称戚继光为民族英雄,形成与文章共鸣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
二、展开想象,体会句子场景
在语文教材中,有部分文章是对景色的展示,而在对这部分文章进行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对句子所描写的画面进行感悟。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荷花》时,在学习文章讲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印象里有荷花的样子,并引导学生进行描述。在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一时没有头绪,教师就可以进行抛砖引玉,先提前说出池塘里的荷花,有的昂首挺胸准备高歌一曲,有的伸着懒腰仿佛刚刚睡醒,有的低着头仿佛在欣赏自己美丽的身姿。教师举例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仿佛置身在一片荷花池中,并通过观察教师所展示出的荷花池的画面,来将自己想象的感觉对应到不同的荷花身上,学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一来对句子的理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脑海中也会产生另外的荷花形态,并通过语言来表达出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来还原句子的场景,既可以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词句含义,同时也可以对文章中所没有描写的场景进行补充,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更为自然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2]。
三、抓住关键,助力词句理解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些关键的词句,只有对关键的词句有深度准确的理解才可以对整篇文章有所掌握。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句子的意思难以达到准确的理解,往往是因为这句话中有部分字词自身并不了解。在有些句子中,有些词汇的使用是其引申的含义,无疑对学生的理解又增加了难度。但是这也为教学带来了突破口,只要学生掌握了关键字词,就可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3]。那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抓住关键词来帮助学生对此句的理解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不理解的词汇进行反复诵读,通过不同的语气来体会词语所要表达的含义,之后引导学生去发现该词语的意思,并去领悟该词语深层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相近的词句进行反复诵读,比如替换掉某一句话中的某一个词汇,或是来改变这一句话的说话语气,从而引导学生对该词语进行更深层的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都是询问学生该处的某词是否可以替换换成另外一个词,往往这一问题的提出都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课文后,但实际上,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就可以将该问题抛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该词对整个句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大阅读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将阅读所掌握的词句内涵转化为自己写作过程中的助力[4]。
总结:总地来说,在引导学生品析词句过程中,不仅仅要帮助学生对词语进行分析,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不断地积累新的词汇来感受不同语句以及不同词汇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不同性,从而来提高学生整体对词语的运用能力。只有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在品析词句时用更为准确的表达方式来解析,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恰当准确地运用语言展开口语交际以及写作表达。
参考文献:
[1]崔红敏. 小学语文关键语句品析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9,1 000(001):90-90.
[2]何苏苏. 论中年段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J]. 课外语文, 2018, 1000(007):21-22.
[3]严维英. 从阅读教学中提高民族地区小学中年段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17,32(10):259-259.
[4]田书铭. 浅谈小学语文中年段的词句训练[J]. 课外语文, 2020, 1000(00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