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郭奇
[导读] 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校教育中深入劳动
        郭奇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高校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校教育中深入劳动,不仅可让学生对人的本质有深入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让高校能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原则。据调查可知,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虽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但其却在立德树人方面的融入上存在有些许问题。为改善这类问题,促进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本文将站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对劳劳动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视域;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
        引言:教育除了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所以我国非常重视教育。根据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我们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在该会上明确表明了在教育上我们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劳动也就此在高校教育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定。现阶段,虽然我国教育方针一再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仍有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导致最终培养的人才无法正确意识到劳动价值。基于此,我们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下,深入分析高校劳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得到全面的发展。针对该内容,本文首先将指出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1.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高校劳动教育上,为提高劳动教育效率,我们需要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而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人的本质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书我们可清楚的知道:劳动为创造工具的开始,而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主要在于:人类可以制作劳动工具,基于此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1]。通过马克思主义提出的观点可知,人本质属于性往往在其社会性上,人在本质上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为一切社会关系中的基本关系,加上生产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结成的,所以,劳动成为了理解一切社会关系的关键,劳动塑造了人的本质。由此可见,注重高校劳动教育十分必要,这对帮助学生理解劳动在促进人转化中发挥的作用,加深学生对人本质的认知等均有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今后得到全面的发展。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塑造了人本质,其作为我们生存与发展不可忽视的基础,对促进我们自由且全面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对于高校劳动教育而言,教育并非为简单的劳动技能传授,其中还包括德智体美教育。也就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接受到系统教育,让学生在今后得到全面发展。总之,学生劳动教育的强化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的优良品质,而且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正确理念[2]。
2.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虽然高校劳动教育得到了教育人员的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有许多问题。主要可表现在以下几点:(1)高校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存在缺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发重视学生学习,部分用人单位更是将学生学历设置成为选人的主要标准[3]。该现象的存在无疑将阻碍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甚至存在缺失,主要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劳动在教育中的缺失。除了部分理工类专业会有动手操作的课程之外,现阶段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置劳动课。因劳动课与德智体美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劳动教育的缺失,无疑不利于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树立,不利学生正确掌握劳动技巧,甚至会滋生出大量的眼高手低以及高分低能等现象。

另一方面为教育在劳动中的缺失。据调查可以,虽然部分高校在劳动教育上会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但却没能将教育有机融入到劳动过程中。单一为劳动而劳动,最终误导学生,让学生认为劳动是对自己的惩罚,难以做到用劳动完成对学生的教育。(2)错位的劳动教育。立德树人视域下,错位的劳动教育主要可表现在两个方面,其分别是对劳动教育认识的错位与对劳动教育目的的错位。首先,对于认识错位而言,认识错位主要可表现为: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只重视了对德智体美的培养;劳动分工教育存在错位,因劳动分工教育不合理最终导致大部分学生都会为了保持收入将就工作,而非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对应的工作。其次,目的错位。对于劳动教育而言,这类教育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期望通过劳动教育,做到以劳树德、增智、强体以及育美。然而,实际教育却没注意这点,导致教育目的发生错位。主要可表现为:为完成某一任务开展劳动教育;为惩罚学生开展劳动教育[4]。总之,实际教学中若这类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势必将影响到学生今后发展。
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面对上述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1)把劳动教育科学合理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而且是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的有效途径。实际教学中,要想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可从两个方面着手[5]。一方面,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思政课中。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其既是一种劳动技能教育,又是对劳动价值管的教育。因此,学生要想真正掌握劳动技能就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再加上思政中的道德修养一课包含了职业观教育与劳动者合法权益等问题,所以,教师可通过劳动价值观与职业观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就业观教育中科学融入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可将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2)通过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方式,提高教育效率。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环境,校园文化往往对学生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想顺利完成劳动教育就必须注重其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具体融入上既要注重与隐性校园文化的结合,如:校园风气,教师风气,又要注重与显性校园文化的结合。当然,还可通过学生课外活动的丰富,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通过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就实践教学而言,其为帮助人们获取正确认识的基本途径。高校可通过实践活动的合理开展,帮助学生获取到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6]。高校学生会在组织实践活动的时候同样可通过劳动与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做到在实践中创造价值。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高校劳动教育随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述对该内容的深入分析可知,面对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将劳动教育分别融入到校园文化、实践教学以及课堂教学这三个方面进行改善,进而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玉兰,刘维忠,尹军军.新时代高校农经类大学生劳动育人培养体系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20(32):177-180.
[2]梁广东.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实践原则及推进理路[J].教育与职业,2020(20):108-112.
[3]高晓丽.“五育并举”背景下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内在依据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97-101.
[4]时光龙.基于拓展训练理念的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5):33-38.
[5]刘海燕.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劳作教育”对新时代大陆地方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启发[J].陕西教育(高教),2020(09):12-13.
[6]赵丽云,张雯.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2(01):61-64.

作者简介:郭奇,籍贯:湖南双峰,民族:汉族,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出生年月:1981年6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