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维辉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城关中学 350800
摘要: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实践与理论有机融合,教师应积极学习“项目式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提高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实践能力。在本文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在“项目式教学”中如何应用微课,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希望能为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起到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是教学;微课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把握“项目式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中突出初中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在高度普及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要综合考虑将微课与“项目式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前预习教学,在自学中提升学习积极性
“项目式教学”泛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学习项目,通过收集信息、设计方案等方式,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微课视频的体量较小,一般被控制在五到十分钟之内,教师恰好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导学视频的方式录制出来,简化传统繁琐的预习教学。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使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能够赋予学困生一对一的学习体验,加强其学习感知,通过预习提高其信息技术学习的信心,进而提升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1]。
比如,在《组装计算机》一课中,由于有的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对于计算机的相关操作也不甚了解,在课堂教学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导致学习越落越多。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将具体的操作系统安装、操作系统优化流程在微课视频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反复观看,确保学生能够对“卸载应用软件”、“磁盘清理”、“修补漏洞”、“系统还原”等内容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创设课堂情境,在互动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出以人为本的教学课堂,以教材为基准,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课堂情境,通过师生良好的互动,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使用微课创设课堂情境时,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的热点新闻,提出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技术问题,或讲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笑话。营造出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增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教学效率。
比如,在《网络信息安全》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微课播放自己制作的情境短片:小明的电脑中了病毒,小明为了饿死病毒就一年多都没有开电脑。
在播放完短片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说小明这样做对么?”学生哄堂大笑,理所当然的回答:“不对!”这时教师接着提出问题:“那同学们了解哪些防治病毒、杀毒的方法呢?”在问题情境的启发下,学生纷纷陷入了思考当中,积极的投入到知识的探索当中,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梳理教学重点,在问答中拓展信息技术思维
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难度较高,同学们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对此,教师可针对性的梳理教材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将混杂在一起的知识点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围绕着各个不同的项目内容进行指导教学[2]。同时,教师还可将思维导入应用到微课教学中,对各个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归纳,能够有效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思维。
比如,在《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函数的应用》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于常用函数如“sum函数”、“AVERAGE函数”等进行模块教学,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提出“如何在Excel中利用公式自动填充数值?”“如何在Excel中利用公式自动计算总和?”“如何利用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值?”等问题,让同学们循序渐进的掌握计算机函数的应用技巧,最后由微课中的思维导图展开发散性的提问,进而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四、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主题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索,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灵活应用与日常生活当中[3]。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还可以将完成活动所需的重要知识点、技能以微课的形式上传到班内的学习群中,让同学们借鉴演示的操作视频,创设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比如,在《制作平面设计素材特效》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作品评比活动,以四人为一组将班内同学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评选出优秀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通过观看微课的演示操作视频了解Photoshop特效的制作流程,还通过互联网、书刊等方式收集图章、滤镜、蒙版的制作方案。在小组成员通力合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完美的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变成了自己实际所掌握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意识。
结束语:在微课教学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在提高初中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拓展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思维。通过对PPT课件、EV录屏等内容进行精确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学习,在微课的引导下,有效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相军.微课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0(11):25-26.
[2]朱珍.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20(10):79-80.
[3]杨晓鸣.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项目教学的开展[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5):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