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史延婷
[导读] 独立思考能力是个体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史延婷
        江苏省盐城市神州路小学 224005
         
        摘要:独立思考能力是个体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才可以更好的解答相关的问题。就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来看,具有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特优势,所以,教师就应该在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有效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育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对策
引言
        在小学教育之中,如何有效地打好人才培育基础,一直都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话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小学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教师需要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数学教育应当朝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向进行改革,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可以辅助他们形成优良的数学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解题思维。通过独立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满足了这个年龄段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对其进行强化理解,逐渐掌握抽象逻辑概念,从而使课堂数学教学颇为高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整块的时间进行问题探究,不能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强化。再加上当前这个背景下许多小学阶段的学生被父母过分宠爱,在遇见困难时通常还没有自己钻研就被父母解决了。这样的后果是随着学生的日益长大,他们的独立思考意识几乎不能提升,所以他们变得内向且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使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环境恶化。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制约条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也制约了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第一,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当前教师依旧采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这就使学生独立思考变得非常困难,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但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处于绝对的指导地位,其对于知识的阐述完全是单向的传授,无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第二,小学数学课堂的设置僵化也无法引起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之中,大部分的教学都是以课堂讲述的方式为主,这种授课方式实质上是进行理论知识的传递,其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理论方面掌握数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的传递除了理论知识之外,实践知识的传递也是获取知识的一项重要途径。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认为老师多讲一些习题内容比学生自己研究要学得多,老师在讲台“表演”,让学生认真听讲。这种方法真的是错的,老师忽略了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自由思考的启发,应该充分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发挥的作用便是指引学生正确的前行,让小学生自己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远远比之前传统的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有用,更切合实际。让小学生参与课堂当中,与老师互动,主动学习,是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一个重要途径。
        (二)课堂游戏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
        对游戏感兴趣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适当融入游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手里的尺子等工具,让他们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同时提出在测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长度单位形成初步认识,同时也会注意到,短一些的物体,如手指的长度,可以轻松测量,但绕手腕一圈的长度及黑板的长度,难以通过直尺测量。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测量这些物体的数据,如找一根绳子绕手腕一圈,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或者让学生将直尺拼接在一起测量黑板的长度。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又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现在很多学校,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教师大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代替黑板教学的“僵化”,使用多媒体能够让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师生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老师在讲一些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题或者图形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让小学生更容易学习,思路更佳清晰,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老师在讲解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时,由于小学幻想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上写下平行四边形的定义,随后放映了平行四边形的图片,老师让小学生观察图片结合定义对平行四边形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并给出原因及依据。老师利用多媒体让小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思考,让他们记忆更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利用生活实物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思考
        生活中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激发,是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就小学生来看,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量都非常有限,所以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以此来展开引导性的数学教学,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初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后,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生活情境,合理引用生活中的小案例,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正确的运用人民币[2]。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列举这一案例:妈妈给了你20元、10元、5元的人民币各一张,要你去帮他买一瓶9元的酱油、一瓶8元的醋和两包2元的盐,你应该如何给售货员钱才可以买到这些东西呢?面对这一生活化的问题,学生会展开积极自主的思考,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有同学说:“这些东西一共需要花费21元钱,所以我可以将一张20元和5元的人民币交给售货员,让售货员找给我4元钱就可以了,”还有同学说:“我可以给售货员一张20元人民币和一张10元人民币,让售货员结束语找给我9元钱。”对于学生所提出来的方案,无论是否合理,教师都应该做出表扬和肯定,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能够展现出他们的智慧,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合理的引导他们,以此来促使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为对于学生而言,独立思考能力关系着他们综合素质和数学能力的提升。对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来让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孙玉丽.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9):83-84.
[2]张晓欣.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52.
[3]陈荣芳.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19(12):11-12.
[4]张英.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