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渗透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 施志忠
[导读] 教育作为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施志忠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福建莆田  351146)
        摘要:教育作为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本质目的就是培养真正的人、全面的人、完整的人,是人类获得新思想、新理念的最有效手段。从环保保护的道路历程来看,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缺少环境知识。要想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教育入手。初中化学属于和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渗透环保教育,可以丰富化学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策略
        化学与环境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对于化学物质的应用,如果不能进行有效控制,那么可能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化学老师就应该加强环保方面的教育工作,使得学生们能够对环境保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使其在化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化学物品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挖掘教材,树立意识
        初中化学内容中,涉及许多环保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内容和绿色环保教育相结合。比如在学习一些化学元素性质的时候,适当延展相关知识。如在学习 CO的时候,就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在向学生介绍 CO 性质作用时,强调 CO 是一种有害物质,可对大气造成污染,并对其污染性质进行探讨,告诉学生当它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时,会造成人体供血不足,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等。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 CO 的特性,找到治理的办法。在讲 CO 2的时候,教师可以专门开设一节课,讨论温室效应的影响,结合 CO 2 的相关化学性质,谈一谈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延伸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生活的环境。
二、借助实验,强化认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会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氯气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了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轻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链接生活,讲解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生活的奠基,这一点在化学课堂上也不例外。在教学环境保护内容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动态化的学习和探究。生活化内容的引入,可以彰显一些直观性的内容,这样学生所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文字,更包含了实质性的内容,深化他们的“学以致用”思想,更利于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例如,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就开展了环保专题知识讲座。为了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状况形成较为清晰的了解,并对水资源污染及其防治形成认知,我以讲座形式,为学生讲解了“我国、世界水资源现状”、“水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两个主要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讲解过程中,我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让其充分体验和联系身边的水污染情况,进行生活链接,不仅引导学生有效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更是促进了学生环保教育理念。
四、习题教学,加深理解
        习题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把环保教育融入习题教学中,提高环保教育的地位。其一,教师应该明确环保教育渗入习题教学的目标,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去理解环境,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待化学,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丰富化学和环境问题的知识,并且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研究习题教学中的环保思想。其二,认真选择环保教育方面的习题,多挑选一些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使习题和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其三,通过习题的反馈来引导学生重视环境保护,从而形成强力的环保理念。由此可见,初中化学教材中从始至终都包含着环保教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环保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才能真正达到初中化学实施环保教育的目标。
五、社会调查,提高意识
        要想利用化学知识,对学生展开更为全面的环保教育工作,教师不能只是将教学目光停留在课堂上,应该开放教学视野,就环境保护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课下展开积极的实践,提升其化学学习兴趣,强化其化学学习思维。与此同时,经过实践得来的信息,能够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增强其学习意识,为其以后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由于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方向发展,身边环境存在大量的“白色污染”,指导学生到超市、农贸市场和餐馆等地方进行社会调查。学生们调查发现,超市和农贸市场在大面积使用塑料袋,餐馆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一次性塑料杯处处可见。通过这次调查之后,学生们都知道塑料物品是一种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埋在土里停留的时间达 100 至 200 年,破坏土壤结构,污染地下水。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家乡污染的情况震撼了他们的心灵,消除污染从我做起,从我们的家乡做起。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结合实际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这样在强化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侯文超.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渗透的有效途径探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9,000(001):226..
【2】俞士忠.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研究[J].教育观察(下旬),2019,008(0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