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孝萍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以勒中学 云南 昭通657216
摘要:力学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而且力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力学往往要结合操作实践来研究,不是仅靠教师将一些理论和公式灌输给学生就可以掌握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物理力学知识需要学生门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探索,以加强他们对力学的理解。对此,我们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采取了探究式教学模式,本文对这种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探究式;初中物理;力学教学
引言:
物理学科的思维逻辑性较强,物理试题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结合了具体的物体、抽象的力学作用理论,因此,死记硬背、填鸭灌输这一类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根本不适用。为改善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从问题设置、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方面来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一、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在于学生不需要主动思考就可以接收到相关的知识,比如教师讲解实验的过程、直接告诉学生得出的实验结果等等,虽然知识点也被学生知晓或者记忆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知识的感知非常薄弱,他们缺乏分析能力、思维逻辑不清晰,可以解决简单的、直观的问题,但是对于复杂的、抽象的物理问题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如何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让学生主动思考呢?教师可以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思考欲望,培养其问题意识。而且,通过问题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思考方向,然后调整教学内容,迎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提出需要结合力学知识点、学生认知能力、学生学习需求等合理设计,让问题的启发性、探究意义更加突出。以“摩擦力”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先结合生活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提问:生活中摩擦力无处不在,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情与摩擦力有关呢?这一问题以生活为启发点,结合了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既然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生活环境,那么他们就会比较积极的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再提问:静摩擦力、动摩擦力有哪些特点?它们分别受哪些因素影响呢?相比教师直接的告诉学生问题答案,学生们通过主动的思考、探究得出答案这种方法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下学生合作能力
探究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发展的过程,而决定探究结果的是探究能力,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时候个体学生的思维比较局限,在探究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疑惑或者遇到一些个人无法完成的事项,导致探究难以继续。对此,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既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还要发挥组织作用,给予学生一个力量更大的环境来帮助学生完成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也就是小组合作。一般,我们将学生会分为几个小组,每组4-6人,然后布置探究任务,学生们会对探究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分享,通过讨论、交流来拓展思维,合作解决问题。以“二力平衡”为例,教师按照科学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学生分组后,布置以下任务:一、让学生们思考当两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如何才能保持平衡?二、物体在静止状态或者均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是否为不受力状态?小组的学生们逐个发表意见,然后对各种看法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答案。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教师让每个小组给出答案后,需要对结果予以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思路,优化学习效果。
三、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物理考试的必考知识。物理知识理论往往要结合实验操作来观察和验证,这也是将物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的有效锻炼路径。因此,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利用实验活动为学生们创造探究条件。当教师将物理理论进行讲解后,可以组织实验课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予以体会,也可以鼓励学生们自主实验,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加强他们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认知。以“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为例,学生们了解了惯性的性质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惯性”实验来帮助学生直观观察这一性质。实验室中,教师提前将实验道具准备好,实验开始前,教师提出实验目的“探究物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然后指导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首先,拿一个质量为A的小球,将其置于一个斜面上方,斜面的下方是一个小木块,将小球放开使其从斜面滚落,当撞击到小木块时,小木块会出现移动,此时学生们将小木块移动的距离进行纪录。然后,再拿一个质量为B的小球,B<A,同样将其置于A球滚落前的位置,让其在同一斜面滚落,撞击到同一小木块,再次记录此次小木块的移动距离。对此小木块两次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以同样的实验方式再反复进行实验操作,看看得出的每次的结论是否一致。最后,实验结果说明,惯性与质量呈正比。
四、结束语
物理题目千变万化,学生必须对物理核心概念和现象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才能解答物理题目。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积极性,并促使他们通过合作、实践来探究物理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杜怀喜. 探究式教学用于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33):P.1-1.
[2]张志新. 初中物理力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 活力, 2019, 000(010):91.
[3]曹俊.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方法探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 000(0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