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绳类游戏课程实施的四种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张颖
[导读] 绳类游戏对于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与智力
        张颖
        重庆市大足区龙岗幼儿园402360
        摘要:绳类游戏对于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与智力、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开展绳类游戏课程时,必须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实现身体素质与智力的双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绳类游戏;课程实施策略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受幼儿年龄的限制,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大多以游戏的方式展开,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幼儿对世界的探索需求。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绳类运动已经引起了幼儿园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实践课堂中多加运用,但是对于如何提高绳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仍需幼儿教师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一、策略1——游戏活动多样化
        绳类运动能够很好的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幼儿受年龄限制,其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开展绳类游戏活动时,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会各有差别,有的幼儿会热情满满、有的幼儿会神情淡然,为了让所有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绳类游戏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就一定要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不仅要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同时也要在游戏中注重对幼儿身心的培养,确保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游戏课堂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可以让幼儿寻找生活中有哪些用到绳子的地方、绳子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等,以此来引导幼儿主动观察生活;或者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诸如毛线类的手工材料,让幼儿大胆进行创作,借助其他辅助材料创作出具体的事物。如此一来可以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适当的为幼儿开展跳绳活动或者拔河活动等,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策略2——教学方法多元化
        教师在开展绳类活动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法、正面评价法以及情景设置法等。
(一)小组合作法
        由幼儿的性格特点及身心发育各有差异,他们的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让接受能力强带动接受能力弱的同学,利用同伴之间的互相示范、互相模仿,从而让所有幼儿都可以掌握运动技能,而且同伴之间的小组合作,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增强幼儿自豪感,激发幼儿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正面评价法
        幼儿尚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也不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教师的评价对他们至关重要,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绳类游戏活动时,一定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欲望,对于一些接受能力弱的幼儿要循序渐进耐心讲解,不断降低幼儿的心理负担,让所有幼儿都能够在绳类游戏活动中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三)情境教学法
        体育类的游戏活动会耗费幼儿的大量体力,所以有些幼儿往往会在游戏中半途而废。基于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吸引他们兴趣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幼儿的运动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为小朋友设置一个钓小鱼的教学情境,让同学们利用手中的绳子道具,想办法钓到水中的小鱼。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全身心的融入到游戏中来,进一步锻炼幼儿的耐力与毅力。
三、策略3——指导策略灵活化
        幼儿对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开展绳类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引领者的作用,指导幼儿主动探索游戏、发现游戏。
(一)探索法
        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教学道具,例如毛线、彩绳、长绳等,教师可以配以适当的启发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出这些绳类的玩法,然后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示范,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游戏发现法
        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主动发现游戏规律,以此来巩固绳类运动的运动技巧。例如跳绳运动,需要双手甩绳、双脚起跳同步进行,有的幼儿就会发现双手甩绳的动作就是双手在空中画圈,双脚起跳类似于青蛙跳,如此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跳绳动作。
四、策略4——加强课程建设
        幼儿园在开展绳类游戏课堂活动时,一定要结合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加强课程建设,幼儿教师可以积极收集当地的民间绳类游戏或者是绳类艺术资源,并将其巧妙的融合在课程中,同时要结合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合理安排绳类活动的时间与频次,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自行编写园本教材。在积极落实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之下,幼儿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课程建设,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为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游戏是幼儿教育的载体,幼儿教师在开展绳类游戏活动时,要尽可能的引导幼儿一物多玩、一绳多用,不断提高幼儿的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让幼儿能够在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中实现智力与体力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方柔. 幼儿园主题背景下运动性区域活动开展的行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杨秋颖.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编制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