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钟丽娟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认识到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钟丽娟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下洋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认识到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运用过程中,由于许多教师不能对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具体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以及提出一些创设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往往会创设一些带有一定情感色彩的场景,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文章的感受,这就是情境教学法。这一教学法在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被实际运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使得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结合生活经验
        语文学习不比其它学科,比较重视字词背后的意义,而并非单纯的字面意思,所以,语文学习不是光靠识字就能够了解其含义的。生活是所有事物的发源地,尤其是语文课程更是生活的写照,语言文字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其贴近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        
        例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作品《故乡》中,鲁迅利用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将当时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真实的体现了出来,也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下人们的精神麻木和压抑。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少年闰土》中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延伸出去,了解鲁迅先生撰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少年闰土》是小学六年级的课文,此阶段的学生年龄基本上都在14岁左右,具有独立分辨事物的意识。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课文中想象老师提出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有没有提及。朗读结束后要求学生思考一下文中的人物是怎样的生活状态;鲁迅先生撰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最后结合自己当前的生活,想象自己若是在那个年代会是怎样的生活状态。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文章,感悟文章中心和作者情感,在脑海中再现时代情境,设身处地的将自己融入到文章中,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正处于活跃多动,爱好探索发现的年龄,而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就为学生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来对情景问题进行思考,让他们模仿表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而有效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合理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之中。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马过河》这一篇课文的教授过程中,就可以在进行正式课文教授之前,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匹小骏马,并让学生思考要怎样才可以渡过一条自己从未渡过的小河。并挑选几名活泼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中一名学生扮演小骏马,剩余学生扮演小鸟等其他角色,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实际解决“小马能否过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在课前为学生创设情境问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投入课堂学习。
        三、开展体验式教学
        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 通常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采取讲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目的是需要学生将教学内容记住而不是理解,这不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仅对学生进行内容方面的教授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生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是一个样。 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只是想要完成学校派给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已。
        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非常好的内容来说,教师可以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组合表演来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情景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置身在课文的内容之中,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小猴子下山》一文,让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从而明白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朝三暮四,做一件事应该认认真真的完成后再做别的事情,这样最后才不会什么也得不到。
        四、创设信息情境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传递给学生们的信息要具备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通过创设信息情境,帮助学生们解惑答疑,在有限的信息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洞察信息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放映一些其他山石与黄山奇石的图画,看完之后,问:“同学们你们有跟爸爸妈妈去爬过山吗?有谁注意过不同石头的形状和特点吗?通过观察其他山石和黄山奇石你们有发现什么不同吗?既然被称为黄山奇石,肯定有它独特的表征,为什么会被称为奇石呢?它与其他石头难道有什么不一样的吗?”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信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大自然的独特风貌,注意发现课文中的隐藏细节,最后,学会总结,浅谈见解。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使用是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能夠快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印象。本文主要结合了肢体语言、实物、多媒体、表演和生活经验五种方式将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做了详细解析,为了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完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5(6):93.
        [2]张双梅.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文摘版),2016(8):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