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 张庆凤
[导读] 阅读教学作为高中生语文教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张庆凤
        安徽滁州中学 安徽 滁州239000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高中生语文教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主要的目的在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情境教学法出现之后,此现象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完善。下面笔者就此教学方式的应用略加分析。
        关键词:探析;情境教学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也在不断的改进,使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情境教学法的出现使学生的阅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运用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为阅读课堂的顺利开展做出了贡献。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言、图片、表演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多样的场景,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活泼起来,带动课堂氛围,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这种轻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可以通过文章得到感悟,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1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道理的。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内容比较多,任务重,且难度大,这就使学生出现偏科的现象。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会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更充分,效率更高,成绩也就相应地更好。而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枯燥,难度大,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少,最后的成绩就会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实践研究发现,情境教学引入课堂之后,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况创造完全不同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语文。
        例如,高一课本中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展现出作者超强的文化底蕴与文字功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用词精准,语言生动。作者在对故都的秋天进行描写的时候,使用映衬手法,写出五幅秋景图,充分展现了秋天的特点,画面感很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分别找出,加以归纳,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除此以外,文章中还多次使用了比喻、分承合叙等手法来进行情境描述,且每一个手法的使用都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将各种景观呈现在脑海中,产生一定的画面感,对课文内容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抓住这些特点,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将各种景观的描写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现出来,使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这些画面,为学生创造出文字所蕴含的情境。这样学生在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会更容易理解。对于这种景观描写的文章,老师都可以使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开展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教学形式,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视频观看、文章朗诵、情景表演等,使学生可以转换心情,更好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部可以将每一位学生的才能激发出来,在课堂进行展示,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通过各种形式活动的举办,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文章的情境。
        例如,必修四所选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史传类文章,文章通过几件事情很好的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国家的影响等。在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分小组练习阅读,小组内部按照不同的人物进行阅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编排情境剧。通过自觉报名竞选的形式,挑选几名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并阅读旁白,让学生将文章表演出来。在表演的时候需要重视细节的展现,反复揣测文中人物的内心,来进行神态与语言的表演。最后,教师可以依据表演的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此文章的理解。

除此以外,对于《荷塘月色》这样语句优美的文章,教师可以举办朗诵比赛,邀请其他学生作为评委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仅使课堂效率更高,而且也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生动活泼。
        3 教师范读,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对于高中学习的语文内容,会有几篇比较重要且很难的文章,文中会出现大量的生僻字与生僻词语,文章也非常的长,这使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没有耐心去阅读文章,导致了学生不能完整的顺读下来。在理解的时候,很难深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的不够全面,文章学习的不够彻底。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的积累无法得到提升。因而,在面对这样的文章的时候,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所面对的困难,并想办法解决。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阅读讨论,或者教师为学生范读这样的方式,来创造文章情景,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文章内容比较长,且学生需要深入分析烛之武在面对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勇敢面对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需要课前对相关内容进行搜集,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当时紧张的氛围,让学生了解事故发生的历史背景。然后教师可以挑选学生用饱满的感情朗读出来,把全班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内。同时当学生阅读到一些情绪激昂的句子时,语气需要符合文章环境,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专业人士的朗读,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什么地方,增强学生的语感。
        4 延伸拓展,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
        语文内容的学习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接近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学会灵活运用。因而,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要学会文章的基础内容,理解文章的句子。同时,也需要通过文章的学习锻炼语言的表达,了解写作文章的结构,将情感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学中不仅要学习课本的内容,也要进行相关知识与情感的延伸,使学生了解得更全面,掌握得更深刻。
    例如,学生在学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的时候, 需要了解文中所彰显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无私、伟大的情感以及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艰辛。相信在生活中,每个人的父母都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忽视父母这种不计得失的奉献,忽视父母的爱,对父母造成伤害。在文章学习完成之后,老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让学生回忆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忆一件和父母经历的最深刻是事情,然后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通过这样的课堂互动,就可以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文中的理论转变为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而且也可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以后学会珍惜父母的付出。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此文章进行延伸,由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的爱意延伸到其他情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使他们变得有爱心,乐于奉献,敢于表达,以此来进行文章内容的升华。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引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丰富生动起来,而且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是一种受到教师与学生欢迎教学模式。教师在使用这种模式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认真分析文章内容,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挑选合适方式,节省课堂教室时间。
        
         参考文献:
        [1]王奖华.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高考,2016(09):57.
        [2]郭淼.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快乐阅读,2015(10):38.
        [3]郑琪.“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20(12):66-68.
作者简介:张庆凤(1964.11-),女,汉,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单位:安徽滁州中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