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潘成风
[导读] 良好、有效的阅读教学能提高小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
        潘成风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国专中心小学  362321
        摘要:良好、有效的阅读教学能提高小学生的课文理解能力,优化其学习方法。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老师的阅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且容易忽略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这使得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同时,在进行课堂阅读点评时,老师习惯将自己看作评价的唯一主体,进行终结性评价,忽略了小学生的实际想法及个体差异,导致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老师需要在新理念下丰富小学阅读教学课堂评价方式,增加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互动,使小学生正确认识语文阅读,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策略
引言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通过给予学生评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评价这一环节的教学引导。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语言的随机性
        小学语文教师通常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缺乏理性的把握,或者说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够重视。其往往不会在备课环节中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进行提前准备,通常只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性化的去使用,具有非常大的随机性。而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两种课堂教学评价现象:一种是教师通常会将激励性、积极性和肯定性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给到优秀学生,相反将批评性、消极性和打压性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给到学困学生。另一种是教师往往只是死板的针对课堂状况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而不会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评价。如此,随机性的、不适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将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成长将造成一定影响。
        (二)评价表述的模糊性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所在,从而让学生在扬长避短中不断进步,所以课堂教学评价需要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接受。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评价表述通常都较为模糊,如教师习惯性的采用“你真棒”“很好”“错了”等笼统的表述方式。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直接面对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无从改进或加强,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与此同时,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没有针对性,不管是对高年级的小学生还是对中低年级的小学生都采用这样一套笼统模糊的、略显呆板的评价表述方式。如此,小学生将无法获得有效的教学引导。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的策略
        (一)重视即时评价对话,提高评价效率
        课堂即时评价不可缺少的组成评价对话性,教师应改变以
往权威者心态,站在平等和民主的角度与学生对话,也是开展高效对话重要因素。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为独立且平等的个体,正因如此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此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学情以及运用的学习方式、个性等,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如果一味地否定、批判学生的观点,较易打击学生学习自信心,更不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因而需要足够尊重学生,即使学生的想法过于异想天开也要耐心听完并给予肯定,因为学生对问题的争论或产生的奇特思想都极有可能成为教学资源。然而上述方式也不意味着教师全程夸赞学生发言,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和发言,也要巧妙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错误并引领其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第二,教师应以一颗真诚、宽容的心态和学生沟通交流,因为对话的意义在于师生和平相处与相互理解,二者在即时评价中坚持的真理都不是绝对的,教师应降低姿态与学生对话,指导学生自由且大胆地表达观点和想法,并借此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和学习困难。

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由且开放对话环境,更是保证即时评价效果的关键所在。但对话环境需要师生共同打造,其中语文教师发挥组织、指导作用,在和学生沟通交流时需善用激励性语言,因为小学生年龄偏小,身心处于发展中,和物质环境相比,其内心更渴望和谐、愉悦、安全的心理环境,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保护学生自尊心,委婉指出学生错误并提出改进,增强学生成就感。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合理选取对话内容,因为在即时评价中,对话内容多体现在问题层面,科学合理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维,更能活跃课堂气氛。传统教学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机会,长期以往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敢发言。对此,教师需结合学生学情设置问题,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最大限度体现即时性评价效果。
        (二)评价语要有针对性
        有效的评价语不是让教师对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赏识,也不是各种空大的评价套路。“真聪明”“你说得很好”“真好,你真棒”……这些评价语空大不具体,学生早就产生了免疫力。左耳进右耳出的评价语言,对学生没有任何激励效果。教育专家斯塔佛尔姆说过:“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语上要注重具体引导,从多方面内容去点拨和启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优化自己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阅读《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我提问学生:“你能
一个人读出不同动物角色的语气吗?”刚开始,学生阅读的语调比较平,角色对话也不明显。我对其进行提示:“想象一下,你是不同的动物,有小的、大的、老的,注意一下语速和语调的控制可以吗?你再试试看?”学生听过建议以后,在阅读时更加注意了语气的控制,阅读质量明显比第一次进步了很多。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你模拟的小松鼠的说话语气太可爱了,还有老牛的憨实,我像在听一段小话剧呢!非常棒!”我通过引导学生将自己带入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阅读,并做出具体的评价,使学生在学习阅读时意识到语境的重要性,学习质量相应地提高了。
        (三)引进多元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评价方面明确提出:“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元评价与分层竞赛相结合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多元评价指的是从阅读、口语、日记、大作文、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督促评价。分层竞赛指将全班学生按照在多元评价中取得的成绩分成六大层级,每个层级的第一名为“层长”,组织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综合比赛;周末集体填写反馈单,评出每周“阅读之星”。这种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评价机制,着眼点不再是甄别,而是侧重于发展。它淡化了学习结果,强调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落实了学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理念。不知不觉间,阅读课已成为学生尽情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快乐天地。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点评中,老师应认识到,老师的评价只是评价的一小部分,还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才是整体性评价,才能全面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尚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0(13):41-42.
[2]辛玉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J].散文百家,2019(10):63.
[3]梁敏涟.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57):51.
[4]马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J].新智慧,2018(35):58.
[5]马金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文集(九)[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