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李金娣
[导读]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深深影响
        李金娣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九河乡中学   674109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深深影响,再加上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和教学理念的陈旧落后,所以就导致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非常枯燥乏味,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切实增强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效果
        一、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建立师生关系,打造趣味课堂
        初中生虽然与小学相比拥有了一定的自控力,学会了在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但是初中生对一切的新鲜事物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因此在这个时候他们更容易被手机上的内容吸引,所以在初中课堂上玩手机是影响课堂高效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对此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课堂模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引用最近流行的新闻或者明星效应作为切入点,而后结合课本实际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初中的语文课堂主要以古诗词为主,而古诗词本就充满了晦涩,极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初中语文老师更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
        (二)培养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很多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知十分浅薄,认为语文不过就是读书、写字。而这些技能早在他们上小学时便已经掌握了,所以很多学生从心理上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带领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且让学生明白,语文并不是简单的读书、写字。
        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在课上抽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介绍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例如,教师可以经常在上课时给学生讲述鲁迅、朱自清、茅盾等文学家的生平。通过文学家对文化的追求和思考,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分析重点知识,实现精讲精练
        初中语文知识是小学语文知识的升华,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很多学生并没有改进自己的学习办法,依旧沿用小学时学习语文的方式去探知初中语文知识。面对这种现象,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改进教学模式,抓准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完成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在初中讲解文章的时候,教师要抓准文章的主旨意思,并且针对那些难以理解的自然段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通过各种新颖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首先初中语文老师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自身要吃透文章并布置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以便于教师有重点地讲课,学生有重点地聆听。而对重点知识点,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古诗词教学意义
        1. 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
        在我国古代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言简意赅,每一个字都值得人们深深的思考和回味。初中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正符合教育的最新要求。在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因为古诗词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诗词中的意境美好,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不但能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勾勒出古诗词背后的画面,还能默默地提升审美能力,对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好地推动作用。
        2. 有益于提学生的写作创作能力
        相比小学来说,初中生的作文已经不再那么口语化,也避免了流水账的现象。但由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学习,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因此,初中的作文存在着内容空洞、胡编乱造的问题。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小学时,学生并没有培养读书写作的习惯,并且素材阅读量不足,导致写作的时候,脑海里根本没有内容、没有情感。

但我国古代每一位杰出的诗人都是满腹经纶,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体会到诗人表达的意境,感通身受,使得自己的人格和心灵都得到提升。当学生在创作的时候苦于没有思路,大量的古诗词就是创作的“源头”。阅读大量古诗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写作的灵感,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写作的技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素质基础。
        (二)古诗词教学策略
        1. 明确教学内容和方式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教学重点,初中语文老师想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增加教学成果,就必须要攻克古诗词这项难关。因此,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首先对诗歌进行深刻地研究,然后再结合实际情感制定教学方式。
        2. 营造古诗词学习氛围
        因为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他们很难自己弄明白诗歌的意思。但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很多老师一上课便急于讲解意思,学生们脑海里对诗歌没有大体的把握,常常在上古诗词课时云里雾里,像是听天书一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率先营造古诗词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抓住古詩词中的其中一句话,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应的画面,让学生通过画面率先把握古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内心世界,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地掌握。
        三、 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意义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同时一个良好的表达能力,也影响着学生日后的交友与求职。阅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语文素质,而良好的语文素质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前提。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才更加有利于增加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教学策略
        1. 培养阅读习惯
        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与平时的阅读积累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初中时,语文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设定一节阅读课,在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著,例如《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可以先口头讲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点评。例如,当学生正在阅读思考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随手写下几百字的读后感,而教师则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哪些阅读技巧是可取的,哪些阅读技巧应该被摒弃,同时教师的点评可以鼓励学生坚持阅读行为,久而久之,学生则会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2. 注重积累与运用
        语言学习很难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积累,只有“厚堆积”才能“勃发”。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谚语,并且可以摘抄一些优美的语句,而后教师再教导学生如何将这些积累的材料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用力。例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语句,而后教师可以以《春》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并要求学生在适当的地方引用朱自清的《春》当中的语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文字的运用能力,另外一方面通过积累和摘抄,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把握教学的重点,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并且要注重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增强教学成果,才能更加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1):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