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9期   作者:雷 静
[导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
        雷 静
        四川省渠县第三小学    635200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自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幸福快乐中学习语文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以朋友的身份,真诚面对学生,消除顾虑情绪。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全班学生完全平等,没有“好生”、“差生”之说,因为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
        营造了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的、关怀的环境,不管你以何种身份去接近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就不存在了,各种学习活动也能顺利开展了,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建成,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虽然,它不是集中有序地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它教育因素综合并存的。在实践中,为了正确处理和利用好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我着力抓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培养活跃的思维。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可以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来启迪学生。如课文《三袋麦子》中根据小牛、小猪和小猴对一袋麦子的不同处理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去选择,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做出不同的判断。
2.陶冶积极的情感。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小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如在课文中,《五彩池》的赞美之情,《两个橘子》中兄弟俩对母亲的孝心,《麻省》的母子情深等都是极好的范例。
3.锻炼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和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例如,课文《自信》中,教育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充满自信。《陶罐和铁罐》中,告诉人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要瞧不起人……这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意志,努力获取成功的好教材。
        三、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积郁的情感
        社会变化的困惑,人际关系中的焦虑,个体成长的烦恼,或喜或忧,学生有倾诉的需要,如果因势利导,把学生常思常想,常讨论的热门话题,常关注的焦点纳入作文教学之轨,那就满足了他们倾诉的需要,解开他们的心结又帮助了他们作文。抓住学生平时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可以拟题作文。如谈谈对网络的看法,讨论一下舟曲抗震救灾,嫦娥二号奔月,可以拟题让他们评论一下这些事,这样可以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认识一个人,怎样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有些学生在作文中直舒胸意,对自己、他人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成熟的认识,积郁的情感不仅得到了倾泻,世界观也得到了改造。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即使全篇文章文句不是很通顺,但在某一处写出了作者的思想火花,都应大肆表扬。这样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感受非常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四、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心理教育的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小学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在制作、设计、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呈发展变化的状态。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让我来露一手”的实践活动,把自家的炊具拿到劳技教室来,让学生分组合作,自备材料,进行烹调大赛。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既分工又合作,有的煮面条,有的炒菜,有的包饺子五花八门。在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感受: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懊丧这样的实践活动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不仅有利千提高每个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合作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便能树立起集体主义的观念。
        总之,正如美国教育家所说的: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了耐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了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