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乐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河南省许昌市461000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肩负了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较之其他各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根据小学语文德育的要求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浅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拼音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幼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学生今后是否有兴趣学好语文的关键时期。一、二年级儿童情感不稳定,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良好情感的产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如在教“ɡ”这个声母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鸽子和一只鸽子妈妈,有一天,鸽子妈妈生病了,小鸽子为治好妈妈的病,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终于采集到各种各样的花,编成一个美丽的花环,衔在嘴里,拿回家炼成药给妈妈喝,妈妈的病终于好了。小鸽子看到妈妈的病好了,高兴的“ɡ、ɡ、ɡ”地叫个不停,这个花环的样子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ɡ”,鸽子的“鸽”的声母就是“ɡ”。同时,小鸽子孝敬妈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在这样充满温馨和爱的故事中,小朋友不仅掌握了“ɡ”的音和形,也感受了小鸽子对妈妈真挚的爱,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圣洁的爱的洗礼。
二、利用识字、写字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联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种”这个字时,教师故意把“种”字左边的一点写长,让学生与书上的“种”字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学生很快便发现书上的“种”字左下的“禾”末笔改捺为点,并表示书上的写法好看。教师接着问学生:“谁能够告诉老师为何‘种’左下面的‘禾’末笔要改捺为点?”稍停片刻,有个学生回答:“因为这样写能使字美观。”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及时加以点拨: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种”左下面末笔改捺为点可以使右边的“中”舒展开,这样整个字就挺拔有生气了。如果不做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则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同学们之间交往时应从全局出发,注意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三、利用课文内容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并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主题蕴涵了一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个单元主题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个单元的教育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例如义务教育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以专题组织八个单元,依次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美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其中第二单元“家庭生活”有《识字2》《看电视》、《胖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课文。读着这一组课文,亲情的温馨扑面而来:球迷爸爸放弃球赛,把电视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而戏迷奶奶也关掉京剧,换成足球频道;小小的双手不仅为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手绢,还给姥姥挠痒痒;贤淑的媳妇给婆婆晒棉被,美好的品质濡染了小峰那幼小的心灵,他也给奶奶晒起了棉鞋,想让奶奶更暖和;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幼小的珍珍把盼望已久的郊游也放弃了……长辈的慈爱,令人感叹;晚辈的孝顺,让人欣慰。我在备课时抓住本单元的主题思想,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我们不得不说,语文教材就是德育教学的一本“百科书”。
四、利用看图说话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指导小学低年级孩子看图说话,是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更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无论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在写作入门阶段都要经历看图说话、写话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可指导学生根据图片,结合说、写这两个重要环节从小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思想的教育。例如:在进行打电话、接电话的口语交际的练习时,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接到电话时要使用礼貌用语,并告诉学生,这是打电话的人的一种文明行为,是尊重接听电话的人的一种表现。孩子们在练习过程中,既练习了口语交际,又从中感受到使用礼貌用语的快乐,更感受到被别人尊重的快乐。学习了打电话以后,有的孩子亲自给我拨电话时,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
五、利用课外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是课内外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语文的教学更加离不开课外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良好品德来源于实践,也反映在行动上。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教学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把德育落到日常社会生活中。
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不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当成呼来唤去的“牛马”和“佣人”,作为老师我充分利用课文中有关题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教学《胖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等课文后,我结合学校里开展的“五小”活动,在班上开展“我为长辈献爱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尽可能地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献爱心,可以是帮他们做一件小事,也可以是给他们倒水,陪他们聊天等等。并在班队课上汇报交流,体会关心别人后的快乐心情,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品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只要我们教师选好切入点,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